為了這三個問題,雙方吵得不可開交,誰也不服誰。最後托洛茨基和斯維爾德洛夫只能透過政治局下命令:“不能放棄第3和第10集團軍的同志,紅軍沒有拋棄戰友的傳統,應該集中一切力量營救我們的同志!”
行政命令可以解決尖銳的爭端,但是無法改變戰場上紅軍的不利態勢,圖哈切夫斯基面臨的最棘手問題是怎麼去營救第3和第10集團軍,他必須想辦法。
圖哈切夫斯基的辦法很簡單,咱們不是兵力不足嗎?那就補充兵力,讓東普魯士那邊的波羅的海方面軍暫時反擊,抽調兵力增援白俄羅斯方面軍,不行再從軍委的總預備隊中央方面軍抽調兵力,集中全力進行反擊,就不信打不穿德軍的防線!
這麼搞好像是個辦法,但是危害也是顯而易見的,首先,波羅的海方面軍本來就是西線三個主力當面軍中最弱的,從它那邊抽調兵力,無疑是進一步削弱了波羅的海方面軍的實力。而之前波羅的海當面軍一直都在給當面的德國北方集團軍群施加壓力,迫使北方集團軍群無法抽調太多的兵力支援中央集團軍群。
而現在這麼一搞,看似補充了白俄羅斯方面軍的實力,但同時德國北方集團軍群的壓力也小了,德國可以依葫蘆畫瓢的從北方集團軍群再抽調兵力補充給中央集團軍群,這等於是做無用功。
甚至德國如果夠牛逼的話,直接讓北方集團軍群也轉入進攻,一舉打垮被削弱的波羅的海方面軍,那時候東普魯士也會變成一個爛攤子,這種情況一旦出現,圖哈切夫斯基還能抽調兵力去堵這個窟窿嗎?
很顯然,圖哈切夫斯基現在已經進入了拆東牆補西牆的怪圈,客觀的說,隨著第3和第10集團軍被包圍,紅軍已經無法維持東普魯士—東波蘭—烏克蘭這條戰線。必須向後收縮,縮短戰線才能維持均勢。
而此時,圖哈切夫斯基、托洛茨基和斯維爾德洛夫固執的不願意放棄這條無法維持的漫長戰線,結果就只有一個——全盤崩潰。可以說越是勉強而為之,後果就會越慘重。正確的做法就是如李曉峰所言的主動後撤,不管是以空間換時間還是縮短戰線重新穩住陣腳都是必要的。
可惜的是,李曉峰意見並沒有被政治局接受,這才導致了後面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7月13日,圖哈切夫斯基命令包圍圈中的第3和第10集團軍停止突圍,而轉入就地防禦,要求這兩個集團軍構築好陣地嚴防死守。這是什麼意思呢?圖哈切夫斯基擔心在德軍優勢兵力的圍剿之下,這兩個集團軍會被馬上消滅,而他從波羅的海方面軍以及中央方面軍抽調部隊是需要時間的。第3和第10集團軍必須堅持到救援部隊趕到才有意義。
很顯然,依靠這兩個集團軍的力量突圍恐怕是沒有意義的,反而會消耗寶貴的實力。所以圖哈切夫斯基命令他們固守待援,甚至還企圖來一個絕處逢生,如果第3和第10集團軍能配合救援部隊來個中間開花,必然能重創德軍,從而奪回戰場上的主動權。
說白了圖哈切夫斯基依然是想要進攻,這位紅色拿破崙似乎對防禦始終沒有興趣,總是想用一輪又一輪不間斷的攻擊打垮對手。按照他的行動方案,接下來將是一場規模更大的“解圍”行動,紅軍將一舉投入7個集團軍進行反攻,不光要將第3和第10集團軍解救出來,還要摟草打兔子的解決德軍中央集團軍群。
這個計劃十分宏大,十分壯麗,也十分想當然。充滿了俄國式的蠻勇,很符合俄國人的情趣和省美觀。但是在李曉峰看來,這等同於送死。本來前線就是搖搖欲墜,穩定防線都成問題,還談什麼大舉反攻。這等於是把紅軍寶貴的有生力量往德軍的虎口裡送,這就是作死!
在政治局決定支援圖哈切夫斯基的方案之後,李曉峰是大發雷霆:“托洛茨基同志、斯維爾德洛夫同志,我希望你們記住今天這個決策,因為你們做出的這個決定將葬送上百萬紅軍戰士,將導致一系列不可收拾的局面變成現實,你們將要為此負全部責任!”
丟下這句話,李曉峰暴怒的離開了會場,哪怕斯維爾德洛夫一再的試圖叫住他,繼續解釋和做工作也置之不理。那一天,小斯很尷尬,也很氣憤,因為李曉峰竟然當眾沒有給他留一點面子,再怎麼說,他也是李曉峰的領導,是黨和國家的二把手,這實在有點傷人!
甚至魯祖塔克都看不過去了,當夜找到了李曉峰,希望某仙人向小斯道歉,並進行開誠佈公的溝通。
“我絕不會道歉,這就是亂彈琴。軍委已經警告過政治局了,按圖哈切夫斯基的搞法再去反攻,風險極大,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