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地處險要,與西州回鶻和吐蕃諸部互成犄角之勢,緊靠其鄰的還有實力強大的黃頭回紇部落,這裡可以說是一個多是地,沒有一個像樣的大將還真鎮不住這裡。
先前在這裡鎮守的晁蓋已經被武松調到上京北路去打老毛子的秋風去了,所以方臘的懇求正中武松的下懷了。
第一第一百六十九章 溫水煮青蛙
武松也沒有打算急於求成,反正日久方長,有都是機會相處。回紇那裡根本就不足為慮,以回紇的武裝水平根本就威脅不到華國的安全,要不是武松目前主張修邊養民,恐怕邊境那邊早就打起來了。武松對方臘根本就不用多做安排,他怎麼也是一個做過皇帝的人,這點大局觀還是有的。
果然,方臘一到沙洲就做了一系列的措施,先是擴大邊商,在就是全力扶持生產和養殖,大膽得他竟然向武松提出以庫銀養邊的決策。換句話講也就是向武松借錢,而且一借就是二百萬兩。就連武松都被他的大口氣嚇了一跳,二百萬兩、他還真敢張口。
當武松問他如何還錢時,方臘自信的拍著胸脯保證道:“兩年內一定連本帶利歸還,如果做不到,他情願自掏腰包還給武松。”方臘這麼豪爽,武松自然也不能小氣,
“錢我給你,你可以放心大膽的去做,我只有兩個要求。一、不能禍害百姓,二、不能提早開戰。如果兩年之後你有剩餘,我給你提5%的乾股。但是我有一個條件,那就是我得派去幾個賬房幫你管賬,不是不信任你,這是國家法度,希望你能理解。”武松都把話說得這麼直白了,方臘還能有什麼說的,自然找不出拒絕的理由。
回紇、吐蕃、回鶻等三部因為晁蓋的調任很是緊張了一段時間,就連邊境周圍的部落都後撤了好幾十米。在拿不準新調大將的意圖之前,他們是萬萬不敢拿自己的小命開玩笑的。
面對這些人饋贈和試探,方臘實在找不出拒絕的理由,不拿白不拿。方臘是個有野心的人,儘管自己現在不能位居金殿,可是他還想留名千古。想要留名千古最好的辦法莫過於戰爭,好在振武帝(武松)雄才大略,也很主張擴張,在他這裡倒也不怕埋沒了自己的一身本事。方臘一邊與各部虛以談笑,一邊計算著應該從哪裡建立自己的功勳。
抱有這樣想法的帝國將領不在少數,還有不少將領想要飲馬科爾沁大草原,可惜他們都沒有實現自己的願望,凡有這樣想法的將領都受到了武松的懲罰。不是武松對蒙古人有什麼好感,實在是沒有必要和他們開戰,那裡除了青草就是青草,發兵攻佔實在沒有什麼意思。武松雖然嗜殺,但絕不贊成毫無意義的屠殺,華國與蒙古完全可以用和平的方式解決兩國之間的問題。
不、蒙古現在還不能算是國家,無休止的內戰依然困擾著蒙古這匹幼狼。武松想要解決問題唯有找到狼頭,目前最為強盛的克烈部。札答托里木是克烈部的頭人,年輕的札答克里木充滿了雄心壯志,尤其是遼國的覆滅,更是給了草原諸部的喘息之機。即便身在草原的深處,克里木還是久聞振武帝的大名,這個吞併遼國和西夏的男人是所有草原諸部的偶像。
新崛起的華國充分表達了他寬懷的胸襟和慈悲的博愛,華國並沒有接手遼國諸加在蒙古各部的賦稅,似乎華國的皇帝太忙了,忙到根本就不記得世界上還有一種偉大的蒙古人。
直到華國派出使者,蒙古各部才再次讚美起振武帝的慈悲。
華國的使節團共有一千人,一個不多、一個不少,這些人各個盔甲鮮明,殺氣凜然,一看就是百戰精兵。使節團的方圓十數里都撒滿了精銳的偵騎,那股奔走之間的氣勢,差點讓蒙古各部以為這是開戰的先鋒,直到看到使節的旗幟,他們才敢與其交恰。
蒙古人最是敬重英雄好漢,敬其威猛,都拿出珍藏多年的烈酒來招待原來的使節團。在武松的特別關照下,這波使節團並沒有失禮,除卻不能飲酒的,都豪爽的和這些蒙古漢子拼起酒來,使節團的憨直贏得了蒙古人極大的好感。他們也沒有白招待,至少在使節團的口中得到一個天大的好訊息,那就是華國要與蒙古通商,無論是什麼,只要是蒙古有的都可以到邊境的市場交易。
蒙古的什麼東西華國都要,無論是馬匹、羊毛、人口還是東海青,總之除了隨處可見的青草外,你隨便拿點什麼都可以在邊境市場裡換到自己需要的物品。對極度依賴內陸物品的蒙古人來說,這絕對不亞於這輩子所聽到的最好的訊息。感謝長生天,勤勞的蒙古人終於等來了他們期盼的好日子。
如果他們知道武松的真實意圖,不知道他們還會不會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