役去吧。
相比於西遼的竭澤而漁,武松這邊可就要輕鬆得多了,原因無他,只因為武松比西遼多了一份主動。西遼那邊必須選用堅固的石料以抵抗爆裂箭的轟炸,而武松這邊卻沒有這方面的威脅。什麼石土沙子、朽木殘磚,只要能把河堤堆起來就行,然後就可以看著對面像猴一樣玩命的趕工。有好幾次這邊的工程都遠超於對面,可武松就是不讓進攻,他要耗死對方。
隨著時間越長,武松策略的效果也越明顯。自己這邊是玩著幹,而對面卻要拼命幹。隨著時間和河堤的延長,西岸有越來越多的民工被這殘酷的工程累死,這些人的屍體就被人隨意的拋棄在河邊,甚至被人當成了砌磚的黏合劑,遼人認為人血可以讓城牆更加堅固。
現在的梁山將士對武松絕對是望高山而仰嘆,這是一石几鳥呀?
對駐河堤!首先這有助於防汛,就算現在不築,日後早晚也得修建河堤,並且一樣是勞民傷財。而武松卻把原本屬於自己的負擔,硬加在了敵人的身上,並擴大了這種負擔的危害,使其在遼地引起民怨。這即降低了財政上的損耗,又為以後治理遼地百姓打好了基礎,更為日後的進攻做好了鋪墊。
這乃是陽謀苦果,卻由不得天祚帝和蕭太后不吃下去。
遼國君王是即吃不下,又睡不著,滿腦子都是各地的告急和黃河兩岸的模型。他現在既要防止屬民的流逃,又要想法鎮壓他們的暴亂,最要命的就是那該死的武松還是沒有一點要停歇的意思,依舊在沿河和他玩長蛇陣。短短三個月,他簡直操碎了心,就連原本烏黑的兩鬢也泛起了灰白的髮絲。
他有時甚至氣餒的想,與其過這樣的苦日子還不如痛快的降了,起碼還能過兩天安生日子。再這麼下去,別說武松了,光是民眾的起義就能揭翻了遼國的根基。
唉~~~難那,現在唯一的希望就是求助於西夏了,但願他們不要鼠目寸光,不然……兩國真就要面臨禍事了。
(不會太監的,大家放心吧!人格保證!)
第一第一百五十九章 遼國逆襲
面對遼國的求助,西夏皇帝李乾順只能搖頭苦笑了,他又何嘗不知道天祚帝句句屬實?可就算屬實那又能怎麼樣,就算自己全力相助,那也只能多拖一個人下水而已。況且武松能讓自己相助嗎?恐怕自己這邊剛剛有所動作,武松的兵蜂就會指過來。對於武松的統帥和御兵之道,李乾順唯一的感覺就是後怕。
上次武松進犯西夏沒把自己滅了,那是自己運氣好,再也就是武松還沒有做好接收西夏的準備,可是現在的情況卻不一樣了。經過兩年的休整,中原各地多已經恢復了元氣,就算武松依然沒有做好接收西夏的準備,他也足可以把西夏當成自己的獵場。光是抓俘為財的那條軍策,就讓武松的驕兵悍將嗜戰如狼了。
在這種關鍵時刻,他又怎麼敢招惹武松?
夜黑無雲,揚起的衣角隨著夜風發出輕微的“啪啪……”聲響,一雙大手連忙按住衣角,然後慢慢的把衣襬掖進褲腰。儘管根本就不可能有人能聽見這麼細微的聲音,可那雙手還是極其小心而謹慎。原因無他,因為他們失敗不起。
鐵達羅紅狠狠的白了一眼那個弄出聲音計程車兵,然後小心謹慎的向周圍看了看,在確定沒有任何異常的情況之後,他才小心翼翼的向後邊擺了擺手。隨著他的手勢,黑暗中迅速湧出一千多個身著黑衣水靠的戰士。這些人都是天祚帝和遼軍將領精挑細選回來的,各個身經百戰悍不畏死。為了今夜之事,工部特意趕造五千多個牛皮筏子,為的就是悄然無息的渡過黃河。五千多個皮筏自然有五千多個勇士,可是安然到達對岸的還不足十之一二。
最先渡河的都是平凡而輕生死的勇士,這些人冒死帶著皮筏和繩索順流而下的。待到河中在以繩索相連,聚眾以皮筏和血肉之軀頃堵河道。這麼做雖然起不了什麼大作用,卻多少可以緩解一下奔騰的水勢,多少可以為後邊的兄弟爭取一下過河的機會。
當這一千多勇士渡過黃河的時候,河面上的所有人都在做一個動作,那就是戩破牛皮筏,使自身葬身於黃河。這些人不是活膩了,之所以這麼做,為的就是不讓沿河的敵軍發現這批人的行蹤,最可敬的是這些人臨死也沒有呼喊一聲,為的就是不驚動武松諸部。
鐵達羅紅付出如此代價,自然不會單單是為了破壞敵人的堤岸。他選擇的不光是一處急流險灘,更是武松中軍大營扎駐之所。恐怕連武松也沒有想到遼國會如此捨得拼命,如此孤拋一擲。
在鐵達羅紅眼前的就是那燈火通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