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幅做派,又不知道他想出什麼樣的坑等著自己跳。
李泰輕輕一笑,並不搭言,略微低下頭,凝視著手中的青瓷茶盞,以不變應萬變的等著長孫無忌說話。
“青雀啊,我和朝中各個大臣牽扯太深。和那些世家大族更是恩怨不斷,這份奏章若是由我進獻。恐怕無風都會起浪,平白生出很多周折來。推行起來將是難上加難。所以我是有心無力啊。”
李泰承認長孫無忌說的話有些道理,卻不完全。由長孫無忌推行會遇到阻力,同樣也會有人為了巴結長孫無忌而少費心力。這是有弊有利的事情,而長孫無忌只說了弊端,卻絕口不提有利之處。不知道長孫無忌這葫蘆裡賣的什麼藥,李泰就更加不敢開口了。
李泰的沉默換來長孫無忌的側目,片科之後,長孫無忌低沉的說道:“倘若是我來呈送這份奏章。那麼一定會在朝野上下掀起巨大的波瀾。所以我有個想法,這份奏章由青雀你來寫,由你來送,你看如何?。
“不行。
。李泰的拒絕未加思索脫口而出。
“青雀啊,不是我推脫,這樣一份利國利民的舉措若是由我執行,一定會變故橫生,若是由你來,就小門可以當做試探,即便不小小年紀能夠提世一。醜解也能夠讓眾人舌目相看。若是成了,你在朝野上下的聲望將會大漲,對你也有利。”
“不行,我不幹。”李泰的拒絕依然十分堅定。
表面上看似長孫無忌將一塊大餡餅放在眼前,事實上這塊餡餅卻不是李泰有能力吞下去的,倘若李泰一時昏頭利令智昏,一定會被噎死。寫奏章,送奏章都容易,但試圖一下子扭轉傳承了上千年的習慣卻是極難。最終結果不僅僅是得罪了世家大族,會連平民百姓都得罪透了,李泰就再也沒有在大唐的立足之地了。
李泰還沒有自大到對上千年的慣性思維不管不顧的程度,雖然說處理好了,不管成敗與否都能夠賺取一定的聲望,切不論長孫無忌是不是真心讓他賺取這份聲望,但憑著李泰內心絕對不願招惹這樣的麻煩事。
長孫無忌彷彿對李泰的斷然拒絕早有準備,笑著問道:“青雀你是不願意取得這份聲望,還是不想推廣這份利國利民的措施?或者說是你怕麻煩?”
“兼而有之吧。”李泰長嘆一口氣,悵悵的道:“舅舅,我不怕的罪人,但我卻怕麻煩。而且我才疏學淺,這樣的大事壓在我的肩頭。我扛不住的,也沒有那個能力去辦。再者說,這份聲望對我也沒有用處,我就想平平安安的做個逍遙王爺,要這份聲望做什麼?當出頭鳥嗎?我膽子小,可怕被弓箭瞄上。所以這麼大的事還是舅舅出馬吧。我還真沒有那種“道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的精神。”
李泰半真半假搪塞推脫,心裡卻在合計著,且不說這份功勞能不能撈到,單說其豐的難度就不是李泰所能想象的,所需要花費的精力也過於龐大,或許對於李元昌那樣的心趨權勢的人來說是塊香美的蛋糕,但對沒什麼野心的李泰來說就成了燙手的山芋,能丟多遠丟多遠。
“你就真的不考慮了?你要知道。不管成敗與否,你在陛下的心中都會留下一個非常好的印象,對你的好處可不止是朝臣中的聲望,還會讓陛下讚歎不已,這可是很難得的啊。你和陛下之間的感情也會更加深厚。”
李泰雖然不清楚長孫無忌的目的是什麼,卻抱著一貫的觀點,天上掉餡餅的事太少了,落不到自己身上,不貪小便宜就吃不了大虧。想這種大便宜更是不能沾。
李泰根本不為長孫無忌所動。笑著拒絕:“舅舅,我和父皇的感情已經夠深厚了,就不用在這樣的事上做功夫了。至於父皇的讚歎,嘿嘿。我還真不敢奢望,只要父皇不責罰我,我就知足了。”
長孫無忌聽著李泰的婉言謝絕。眼睛直勾勾的盯著水火不進的李泰。注視著李泰優雅的端起茶盞一口一口的輕酌著,絲毫不為其所動。
忽然間長孫無忌從搖椅上站起,哈哈大笑的說道:“不錯,青雀真的很不錯。心思縝密,機智非幾,而且有自知之明,真的很不錯。特別是年紀輕輕就能看清自己,太難的了。聰明之人很多,但真正能有自知自明的就太少了。機智縝密。沉穩自知,這樣的心性落在一個少年身上真的是太難得了,我的妹妹有一個好兒子啊。”
長孫無忌忘形的大笑嚇了李泰一跳。看得出來長孫無忌是真心的高興。說話間連稱呼都變了,將長孫皇后稱之為妹妹的口誤都出來。雖然說沒有錯誤,但畢竟是失禮了。
“舅舅是在試探朝 這次叫我來就是為了試探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