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敬畏公理不等於不會變通,承乾大哥犯錯是因,惹出的麻煩是果,不過單單是因為大哥犯下的錯誤,決不會如此大的麻煩,這其中充滿了因緣巧合。所以不能讓大哥承擔所有的結果。大哥當罰,當懲罰的程度要合乎他犯下的錯誤
李世民眉頭一皺:“你口中的“因緣巧合。是在說我不該下令嚴查嗎?”
“不是李泰停頓了一下小心的找到合適的語句:“父皇,巧合之所以被稱為巧合,就說明它不是某個人的意願,不過是各種方面巧妙的摻和到一起了,我絕對沒有責怪父皇的意思。只是就事論事而已。”
“好個就事論事!”李世民冷笑一聲:“就事論事就讓我的大臣出來頂罪?”
李泰知道這個時玄不能完全說服李世民,再找這樣的機會就太難了。於是針鋒相對的說道:“兩廂其害取其輕,一方面是大唐皇族的尊嚴。是大唐太子的威望,是父皇你的臉面,另一方面只是臣子稍稍受點委屈,大可以在過後補償他,我想只要稍加點撥,以王蓮這些年來的經歷來說,恐怕他會毫不猶疑的站出來。這樣兩方面前得到了完美結果。我想守侍中王佳也會同意的。”
李世民似笑非笑若有所指的問道:“你怎麼知道王窪會同意?。小
王窪曾經是隱太子的東宮屬臣。出了很對毒計來針對李世民,雖然說玄武門事變以後,李世民表示既往不咎,王掛也就順理成章的歸順李世民了。這種事李世民可以放下。王佳怎麼敢放下,加上原來秦王府眾臣若有若無的輕視和打壓,現在他已經投靠到那些舊隋降臣的陣營中了,即便是在朝堂之上也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如今李世民若是點撥他幫李承乾頂罪,就是取得李世民信任的最好方式,就算貶官外放幾年,回來後至少還會官復原職,甚至能更進一步。就說不為了權勢,只為了消除在李世民心中的嫉恨,他也不會放過這次機會。
所以說王佳肯定會為李承乾頂罪。但此時李世民的問話,卻讓李泰沒辦法回答。這些理由想必李世民想的比李泰更加透徹。
李泰低頭沉默不語,李世民也沒有逼問,只是長嘆一聲:“青雀,你告訴我,你這樣處心積慮的為太子開脫是為了什麼?你說的什麼“因緣巧合”什麼“兩廂其害取其輕。我都不信,你告訴我,你是為了什麼?。
李泰四處打量,李世民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盯著自己,長孫皇后站立在李世民的身後,微笑著和自己對視。李承乾眼中卻是好奇多過感動。
李泰幽幽一嘆:“父皇,你是讓我說實話是暖 ”
“是的,你說真正的原甩 。
“真正的原因就是大哥是我的一奶同胞,是我的大哥,僅此而已。”
李泰說出了李世民想聽的話。長孫皇后不停的點頭,臉上浮現欣慰的笑容。李承乾的眼中的好奇已經消失了,化作滿面的感動,嘴角喃喃,想說些什麼,卻又畏懼於李世民,只是滿眼感激,眼眶紅潤的看著
泰。
李泰卻毫不在意,好像剛剛令李世民滿意的話語不走出自他口一樣。十分自然的詢問:“父皇,你拿定主意了嗎?”
第一第一百三十八章受罰 0
9004114778第一百三十八章受罰
享世民心中的辛意早凡想為皇帝,維持朝局穩塑“一使國力富強是首先要考慮的事情,其次才是維護太子的鹹望,李泰提出的辦法是可行的,李世民已經在心中斟酌好了,卻沒明確的表達出來。
面對李泰的追問,李世民擺擺手:“這事不用你再管了,且安心吧。
其實解決這件事還有別的辦法,那就是讓李世民撤銷嚴查的旨意。不過這種處理方式李世民不可能接受。李泰也就存在心裡,沒有說出來。
李泰已經進了最大的努力,李世民讓不讓李泰管都沒有實際意義。也就安心的坐在一邊,聽著李世民教李承乾。
“承乾,你身為太子,就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身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你的一舉一動不僅僅代表著你自己。還代表著皇家的形象。就拿今天的事情來說,那怕是換做青雀,我都不會這麼為難。我可以懲罰青雀,做給別人看,哪怕是我於心不忍。事後也可以補償他。但你不行。你是太子,必須要維護你身為儲君的威望。一個儲君若是在群臣中失去了威望,那麼他還有何面目在將來領導眾臣?你要時刻記著
李世民苦口婆心的勸告,不知道李承乾能聽進去多少,是否真的在心裡記住了,但李承乾連連點頭稱是,低頭認錯的態度還是讓李世民滿意的,最終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