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間應該是李承乾在明德殿跟隨李世民學習政務的時間,李承乾不想在明德殿聽眾臣的爭論,才主動請纓為東宮各處指派侍衛,而梧桐苑是他最後一站。依照他的本意是在梧桐苑多些時間,而李泰的思考卻讓他感覺到了受到冷落,心中略帶不滿的離開了梧桐苑。
李泰沒有在梧桐苑留客,李承乾又沒辦法領著侍衛偷跑玩耍,心中雖然不甘,也只好垂頭喪氣的回到明德殿向李世民交旨。
李承乾沒有理會吵成一團的眾個大臣,徑直來到李世民面前:“父皇,東宮各處侍衛已經調派妥當。”
“好。你且坐下李世民心中煩亂,沒有注意到李承乾為自己請功的語氣,隨意的說了一句,繼續關注大臣的之間的爭論。
大臣們對利州都督李孝常、左武衛將軍劉德裕極其外甥統軍元弘善三人的處置沒有什麼爭議,一致同意處死並誅三族。大臣爭論的焦點是跟隨他們造反的低階軍官和官員身上,是殺是赦沒有一個統一的意見。
至於監門將軍長孫安業,眾人有意迴避這斤,問題,根本無人提及。一旦涉及到長孫安業的問題。殿內眾個大臣的目光不是落在右僕射長孫無忌身上就是看著李世民。大家心中雪亮,不論長孫家這三兄妹之間關係如何,也畢竟是血濃於水,萬一那句話說的不對,惹來權傾朝野和右僕射和國母的嫉恨,別說是前途,恐怕生命都無法保障。就連和長孫家有舊怨的御史杜淹也不敢輕易開口,他敢借松給長孫安業苦頭吃,卻不敢要了他的性命。
李世民心中對待叛亂從屬和長孫安業著兩個問題上也是猶豫不定。
李世民現在仍然受到李淵舊臣的掣肘,而這次叛亂的四人都跟李淵走的很近,整件事背後隱隱約約有李淵的影子存在。李世民有心殺人立威,將叛亂眾人無論主從全部誅殺。又擔心過多的殺戮會激起其他臣子的反感,畢竟在為數眾多的下級官員中有很多無辜盲從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