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以及兵部郎中悉數都參與了,後金韃子十五萬人陳兵六十里外的通州,京城處於萬分危急之中。
楊嗣昌再次提出調集各地軍隊勤王的建議。
奇怪的是。這個建議的商議不是特別的順利,眾人提到了駐紮山海關的邊軍、大同邊軍甚至是榆林邊軍,提到了五省總督熊文燦麾下的大軍,提到了南方衛所軍隊,包括秦良玉所轄的白桿兵,可偏偏沒有誰提到鄭家軍。
就連張鳳翼和楊一鵬等人,都沒有直接提到鄭家軍,這不得不說令人奇怪,但也說明這背後有著不一般的味道。
估計皇太極若是知道這背後的緣由,要氣的吐血。
原來皇上已經開始擔心鄭勳睿和鄭家軍了,接近兩年時間的平穩,皇上猜忌之心愈發的厲害,鄭家軍可以說是大明最為驍勇的軍隊了,不過朝廷沒有派遣監軍,而且鄭家軍表面上聽從朝廷的調遣,實質上是聽從鄭勳睿的命令,鄭家軍的總兵鄭錦宏、副總兵楊賀、劉澤清、洪欣濤、洪欣貴、洪欣瑜、王允成等人,悉數是鄭勳睿的心腹,皇上曾經派人秘密試探,看看是不是能夠將這些人調往其他的地方,而且是給與提拔,但根本沒有成功。
也是因為這樣的情況,皇上其實已經在運作,準備下旨調整鄭勳睿等人,讓鄭勳睿與鄭家軍徹底的分離,將鄭家軍徹底的納入到朝廷的掌控之中。
鄭家軍在河南洛陽打敗流寇,這個訊息皇上其實是知曉的,但他沒有表露出來,高起潛回到京城之後,皇上是秘密詢問了所有情況的,也正是因為掌握了諸多的情況,讓皇上感覺到,朝廷必須要掌控鄭家軍。
還有淮安的火器局,研製出來的火器,也引起了皇上的注意。
應該說范文程提出來的建議是完全正確的,只要皇太極能夠沉住氣,大明朝廷一定會出現內訌和動盪,可惜皇太極忍不住了,喪失了大好的時機。
張鳳翼、楊一鵬與楊嗣昌等人,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