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門出面去做,這裡面的原因,剛才我已經分析過了,不過想要風平浪靜,那是不可能的,很多人都知道洪門的背後就是官府,就是總督府衙,就是我鄭勳睿,所以他們的矛頭,照樣是會對準官府的,還是那句話,江湖上面的事情洪門出面處理,官府的事情我出面處理。”
“對於那些違抗的商賈,甚至是士大夫,不管他們是什麼身份,處理起來都不要手軟,洪門按照江湖上的規矩去處理,讓他們傾家蕩產都無所謂,他們若是想著告狀,在淮北甚至是南直隸都沒有任何的機會,我們在前面已經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做了不少的鋪墊,至於說他們想著上京城去告御狀,那也由他們去。”
。。。
鄭勳睿說的斬釘截鐵,語氣是冷酷的,應該說這麼長時間以來,他第一次用這樣的口吻說話,因為徵收商貿賦稅的事宜,關乎到未來的發展,大明已經出現資本社會的萌芽,這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打壓是愚蠢的,必須順勢而上,加以引導,同時規範資本運作的行為。
其他人不明白其中道理,鄭勳睿是非常清楚的,資本社會萌芽之後,商賈將形成巨大的力量,有些時候足以與官府抗衡,甚至左右官府的決策,故而官府必須要儘早插手,確定相關的制度和規矩,讓商賈在制度和規矩的約束之下賺錢,同時官府也從中獲取巨大的賦稅。
第四百一十五章上下同心
鄭勳睿做出調整賦稅結構的決策,這是無法同任何人商議的,因為商議的結果,就是大家都會反對,因為調整賦稅結構,直接影響的是士大夫階層的利益,要知道支撐朝廷的就是士大夫階層,他們掌握權力,制定政策,你要是動了他們的利益,他們會瘋狂的反撲。
領袖因為站立的層次不一樣,所以在重大的事情上面,只能夠獨自拍板。
鄭勳睿很清楚,目前的賦稅結構不調整,那麼任何的事情都無法很好的辦理。
就從鄭家軍的崛起來看,雖說前期因為征伐等等,繳獲了大量的錢財,得以讓鄭家軍大幅度的發展,但真正能夠支撐鄭家軍平穩發展的,還是與蒙古部落的互市,這其實是一種賺錢的手段,故而鄭勳睿出任漕運總督,依舊留下五千將士駐守在西安等地,目的就是保護與蒙古部落的互市,從中賺取錢財。
可隨著鄭家軍的逐步壯大,這樣的開銷顯然是不能夠滿足的,特別是火器局開始研發火器和火炮之後,開銷大幅度的增加,若是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幾乎是無法維繫的。
繼續的盤剝百姓,無異於飲鴆止渴,最終是自取滅亡。
官府的正常運轉,那就更不用說了,官吏的俸祿低得可憐,若不依靠火耗的收入,根本無法維持基本的生活,可火耗全部是百姓承擔的,這等於是加重百姓的負擔,最終百姓有無法承受的時候,北方的大亂就是很好的例子。
朝廷也因為賦稅的枯竭,戰爭的頻發,疲於奔命,拿不出來銀子解決民生的問題。試想大明溝渠河道十餘年沒有維修,就算是正常的年份,那都是無法想象的,更何況連續的天災,讓老百姓基本沒有了活路。
想要解決這一切的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調整賦稅結構。讓商貿賦稅佔據財政收入的大部分,而且官府還要貫徹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理念,將徵收到的商貿賦稅,合理的支配,其中必須有用於民生的部分。
淮北各地能夠大規模的救濟百姓,其實是依靠當初剿滅漕幫之後,所得到的收入,這些錢財本可以支撐很長的時間,讓鄭勳睿有足夠的時間調整。可是諸多事情的出現,讓鄭勳睿察覺到了危險的氣息,他若是不及早的動手,怕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遇見的困難會愈發大了。
一旦賦稅結構的調整取得成功,鄭勳睿接下來就要給朝廷上奏摺,在淮北開海禁。
鄭芝龍盤踞在福建一帶,依靠著強大的船隊。控制了海上的運輸,每年從中獲取的收入達到了千萬兩白銀以上。早就超過了朝廷全年能夠得到的實際賦稅的收入,可以說鄭芝龍透過控制海上的運輸道路,富可敵國。
鄭勳睿豈會忘記這一塊,一旦能夠騰出手來,他肯定要插手海上貿易的事情,已經歸總督府直接管轄的蓬萊水師。正在逐漸壯大起來,相信不要多長的時間,蓬萊水師將成為海上的巨無霸,到了那個時候,鄭芝龍就沒有說不的機會了。
從這些方面來說。鄭勳睿還有很多的事情需要做。
但做好這些事情,還有一個非常關鍵的方面,那就是必須有得力的人去做,必須在大範圍內獲得支援,特別是鄭勳睿所依靠和信賴的官吏,必須要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