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那個時候,朝廷對流寇的態度主要還是剿滅與招撫並存,且以招撫為主,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流寇言而無信,每次接受朝廷的招撫之後,不長時間繼續造反,這讓朝廷徹底摒棄了招撫的策略,改為徹底剿滅。
陳新甲和孫傳庭率領的大軍,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之下,開始了徹底剿滅流寇的戰鬥。
應該說朝野對於剿滅流寇的戰鬥,都是非常樂觀的,這麼多年過去,朝廷大軍每一次的作戰。幾乎都是取得勝利,失敗的次數寥寥無幾,眾人都以為,朝廷此番集中力量剿滅流寇,一定能夠取得完勝,徹底平定北方的局面。不過很多人忽略了,曹文詔和盧象升這樣的猛將,就是折戟在流寇手中的。
對此次剿滅流寇之戰鬥不看好的,人數不多,鄭勳睿是其中最為突出的代表。
鄭家軍與流寇交戰多次,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沒有能夠徹底剿滅流寇,流寇生命力之頑強,鄭勳睿是有著不一般認識的。流寇能夠死灰復燃的原因很多,表面上看,北方遭遇太多的災荒,農戶走投無路,吃不上飯,只有造反,根子裡的原因,還是朝廷無法救濟受災的百姓。地方官府不在乎百姓的死活,導致流寇不斷的發展壯大。
鄭勳睿認為。皇上和朝廷已經無法改變大明王朝腐朽墮落、千瘡百孔的局面,每一次的內憂外患,都在沉重打擊大明王朝這艘不堪重負的巨輪,這艘巨輪已經面臨顛覆的命運,或許皇上已經認識到了這個問題,卻找不到解決的辦法。
收復襄陽府城的戰鬥。於十一月初六打響。
陳新甲和孫傳庭排兵佈陣還是經過了認真的思索,八萬大軍負責進攻襄陽府城,四萬大軍負責防禦襄陽府城的周邊,也就是防禦劉文秀、李定國和艾能奇等人的馳援,同時保證糧草的供給。孫傳庭負責率領大軍進攻襄陽府城,陳新甲負責率領大軍在外圍防禦。
劉良佐和左良玉兩個總兵悉數加入到進攻的隊伍之中。
在孫傳庭的計劃之中,進攻的主力任務由陝西衛所軍隊負責。
陝西衛所軍士展現出來的強悍戰鬥力,讓孫傳庭很是感慨,從陝西衛所軍士的身上,他時常想到鄭家軍,可惜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鄭家軍沒有參與到剿滅流寇的戰鬥之中。
駐守襄陽府城的流寇,其中一萬人為水師,護衛襄陽府城的南面、東面和北面的水域,張獻忠當初攻陷襄陽府城,幾乎繳獲了襄陽水師所有的戰船,經過了改造和訓練之後,其麾下一支強悍的水師隊伍誕生。
孫傳庭首先需要打敗的就是這一萬水師。
可打敗這一萬水師,可不是嘴上說說那麼簡單,儘管說湖廣總兵左良玉麾下有水師,可惜其戰鬥力不堪一提,這麼多年過去,大明遭遇的戰鬥,幾乎都是以陸路為主的戰鬥,水師已經成為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就這麼不死不活的維持,怎麼可能有什麼戰鬥力。
冬季的江面,基本都是平穩的,有利於作戰的雙方部署。
這就預示著,慘烈的廝殺首先在雙方的水師之間展開。
襄陽府城周遭的江面異常的寬闊,想要繞開水師直接進攻府城,那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所以孫傳庭儘管非常著急,但必須要打敗流寇的水師,才能夠真正開始圍攻襄陽府城。
直接進入襄陽府城南門的陸路,早就被張獻忠佈下重兵把手,而且水路和陸路相互之間可以支援,從理論上來說,必須要打敗流寇的水師,才有可能真正的控制陸路,這樣的現實條件,讓孫傳庭別無選擇。
江面上的戰鬥只能夠依靠左良玉麾下的水師。
孫傳庭將作戰的命令下達給了湖廣總兵左良玉。
左良玉是有私心的,這一點早就顯露出來,駐紮在武昌府的時候,他麾下號稱十餘萬的大軍,儘管增援襄陽府城的時候,遭受到了一些損失,但絕大部分的軍士還是回到了武昌府,左良玉的實力沒有遭受到太多的損耗,此次陳新甲和孫傳庭共同商議之後,決定抽調湖廣軍隊參加剿滅流寇的戰鬥,左良玉是很有怨氣的。
左良玉僅僅抽調了三萬人加入到大軍之中,剩下的三萬多人,依舊駐紮在武昌府,這裡是他左良玉的地盤,由不得外人插手。
在左良玉看來,剿滅流寇的戰鬥是朝廷直接負責的,也就是五省總督孫傳庭負責的,與湖廣沒有太多的關係,故而當初孫傳庭指揮戰鬥的時候,左良玉是陽奉陰違的,兵部左侍郎陳新甲來到武昌府,左良玉發現情況不對,不敢繼續怠慢,才真正投入到戰鬥之中。
孫傳庭要求左良玉率領大軍,首先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