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造成很大程度的恐慌,而且八旗軍只要偷襲得手,僅僅從大同劫掠的財物就不少了,甚至可能不用真正的進入到關內。
皇上之所以分析皇太極會要求八旗軍從大同方向入關劫掠,也是基於這一點考慮的,不過皇上認為八旗軍的目的,不僅僅是在大同方向劫掠,還會入關,造成山西各地的恐慌,一旦大明的邊關出現危險,朝廷就必須要考慮邊關駐防的問題了,若是從各地抽調兵力,那麼大清國在遼東和遼南的壓力也會減輕了。
瀋陽,大政殿。
代善還沒有回到瀋陽,皇太極已經知道商談的結果,大明朝廷拒絕了在遼東和遼南互市的事宜,這雖然在皇太極的預料之中,但失望的心情還是短時間籠罩了皇太極。
接下來就是出兵劫掠的事宜了,可供選擇的地方還是不少的,密雲、宣府、大同、榆林以及寧夏等地,都是可以的,八旗軍從草原的方向出擊,還能夠趁勢震懾草原諸多部落。
皇太極很久以前就考慮此事了,儘管他內心已經有了最終的選擇,而且與范文程也大致商議了此事,可真正要派遣八旗軍入關劫掠的時候,還是需要慎重的,現如今可不比以前了,要是安排部署不得當,那麼入關的八旗軍就有可能遭遇到全軍覆沒的命運了。
多爾袞和濟爾哈朗來到了大政殿,他們看見了鋪在桌上的地圖。
皇太極已經在地圖上面做出了標記,而畫圈最多的地方就是大同。
皇太極簡單的給多爾袞和濟爾哈朗說了他的安排,此番派遣精銳的八旗軍騎兵,入關劫掠,騎兵的人數不能夠太多,那樣會影響大軍的快速移動,騎兵不能夠戀戰,儘量不要與大明軍隊有什麼正面的接觸作戰,至於說從什麼地方入關,皇太極想著徵詢多爾袞和濟爾哈朗的意見,從作戰方面來說,多爾袞算是大清國有勇有謀的第一人了,而從謀略和慎重方面來說,濟爾哈朗也算是大清國的第一人。
皇太極如此的決定,沒有引發多爾袞和濟爾哈朗的吃驚,其實兩人內心已經有了判斷,皇太極派遣代善前往遼東去商議互市的事宜,他們就覺得後面會有相關的行動。
濟爾哈朗首先否決了密雲和宣府等地,這些地方都屬於大明的北直隸,靠近京城,大明軍隊在北直隸多地駐紮,力量很是強悍,八旗軍若是從這些地方入關,恐怕遭遇到明軍大規模的圍剿,到時候能夠活動的地域不夠,危險性也大大的增加。
多爾袞接著否決了寧夏,若是八旗軍計劃從寧夏入關,路途過於的遙遠,需要經過大半個草原,而且會從鄂爾多斯部落管控的地方經過,此番出擊的八旗軍人數不多,且主要的任務是入關劫掠,若是穿越鄂爾多斯部落控制的大片區域,很有可能與鄂爾多斯部落的軍隊展開廝殺,一旦鄂爾多斯部落向大明朝廷求助,那麼入關劫掠的機會就完全喪失了。
如此剩下的兩個地方就是榆林和大同了。
榆林沒有駐軍,大同駐紮有少量的軍隊,從這個層面來看,八旗軍選擇從榆林入關劫掠,效果可能更好。
輪到皇太極做出決定的時候,他否決了榆林,原因很簡單,大明軍隊駐紮在陝西西安,時刻監控陝西境內一切的動靜,八旗軍若是選擇從榆林進入到關內,則是在最短的時間之內驚動大明朝廷和大明軍隊,而且這麼多年以來,陝西一直都是非常穩定的,這裡更是大明皇上鄭勳睿最為看重的地方,八旗軍選擇榆林做突破口,很有可能遭遇到空前的圍剿。
唯一剩下的地方就是大同了。
大同位於山西,正好在陝西和北直隸之間,這裡的防禦相對薄弱,而且大同現在已經成為商貿集中的地方,有大量的商賈以及貨物,八旗軍能夠偷襲大同得手,可以劫掠大量的財物,且給大明朝廷造成恐慌,一旦八旗軍在大同偷襲得手,可以派遣少量的騎兵深入關內騷擾,製造更大規模的恐慌,其餘軍士則選擇暫時駐紮在大同,明軍若是大量出擊,則迅速從大同撤離,回到瀋陽。
皇太極的這個安排是無懈可擊的,多爾袞和濟爾哈朗都表示同意。
派遣起兵的總數,皇太極決定人數在萬人左右,且每個騎兵配備雙馬,這樣奔襲作戰的速度更快,也便於攜帶更多的錢糧。
指揮作戰的人選,皇太極傾向於豫親王多鐸。
多鐸正值壯年,生性驍勇,有著豐富的作戰經驗,又是滿八旗鑲白旗旗主,在八旗軍之中有著很高的威望,指揮此番關鍵的戰鬥,是最好的人選。
濟爾哈朗表示贊同,多爾袞沉思一番之後,也表示了同意。
此番作戰存在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