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這豈不是動搖了大清國的根本。
作為大清國的皇帝,皇太極不得不考慮這個問題。
當然,目前的形勢,相對於大清國來說是最為有利的,大明朝廷內部問題不斷,李自成和張獻忠兩路流寇正在中原造反,聲勢愈發的浩大,這必定牽扯大明朝廷的絕大部分兵力,且崇禎皇帝與鄭勳睿之間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鄭家軍輕易是不會出動的。
開封府城失陷,大明的五省總督孫傳庭陣亡,鄭家軍並未出動,這就是最好的證明。
大清國若是失去了這個機會,等到大明朝廷徹底剿滅了流寇,國力漸漸的恢復起來,想要展開進攻就更加困難了。
理論上說,最好的進攻時機,就是大明的崇禎皇帝與鄭勳睿徹底的翻臉。導致大明王朝出現巨大的內亂,那個時候大清國就可以集中所有力量進攻中原了。
可皇太極不這麼看,他內心之中最為恐懼的就是鄭勳睿真正的掌控了大明王朝,到了那個時候,大清國可能就真的沒有機會了,這方面有例證。大清國的崛起,就是最好的例證。
當年父皇努爾哈赤以十三副盔甲起兵,開始建立如今的大清國,也就是萬曆十一年的事情,距離如今不過是五十多年的時間,要知道當時的大清國非常的弱小,與今日的大清國不可同日而語,而且當時的大清國所處的地方都是白山黑水,條件惡劣。依靠了努爾哈赤的英明和睿智,短短几十年的時間,就讓大清國屹立在遼東。
一直以來,皇太極認為父皇努爾哈赤是千年一遇的英雄,幾百年以來都沒有出現過,今後很長時間恐怕也不會出現了,不過現在他的想法改變了,大明的鄭勳睿。可能會創造出來更加令人難以置信的輝煌。
到底是抓住機會,還是繼續等候。皇太極陷入到兩難的境地。
趁著這個機會進攻遼西,拿下錦州和寧遠等地,不僅僅是破壞了大明的關寧錦防線,而且獲取了大量的土地,讓大清國的地盤更加的龐大,也能夠讓大清國的根基更加的穩固。若是放棄了這個機會,等到大明朝廷派遣重兵守衛錦州和寧遠等地,那麼大清國將被長時間限制在瀋陽以北的地方,難以有根本性的發展。
大明的鄭勳睿就不一樣了,佔據了大明的南直隸。那裡是最為富庶的地方,鄭勳睿完全可以依靠南直隸發展和壯大力量,等到鄭家軍真正壯大到無法阻擋的地步,肯定會從金州和復州等地發動進攻,到時候大清國依靠什麼來阻攔。
讓皇太極憂心的還有草原部落,鄂爾多斯、土默特、吐魯番、葉爾羌等草原的部落,完全依附了大明王朝,與大明的互市進行的如火如荼,這些部落因為互市的原因,得到了充足的糧草,就算是草原遭受災荒期間,也沒有損失多少的人口,互市的興旺讓這些部落迅速壯大起來,特別是其中的鄂爾多斯部落,人口增加了,力量強大了,根本不在乎草原部落的老大科爾沁部落了。
兩年前科爾沁部落聯合察哈爾部落等,發動了一次對付鄂爾多斯部落的戰鬥,可惜那次的戰鬥以科爾沁部落慘敗告終,自那之後,河套地區的鄂爾多斯部落,一躍成為草原數一數二的部落,好在鄂爾多斯部落沒有想著朝著草原其他的地方擴張,要不然皇太極必定要將主要的精力放到草原去。
大清國剛剛成立的時候,周圍是非常安穩的,草原穩定、遼南穩定,可惜五年時間過去,這一切都不復存在了,遼南的金州和復州等地被鄭家軍佔據,鄭家軍的力量甚至滲透到鳳凰城等地方,嚴重威脅到大清國右翼的安全,草原部落部落也出現問題,依附大明朝廷的鄂爾多斯部落逐漸強大,完全控制了河套地區,讓大清國的左翼也出現了釘子。
這一切讓皇太極寢食難安。
大清國必須要發展,必須要壯大,必須要更加的穩固根基,否則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鄭家軍的壯大,大清國很有可能失去一切,以至於被鄭家軍滅掉。
“文程,你認為此時在遼西發動進攻,時機最好,朕也有這個看法,大明的流寇李自成和張獻忠等人,一點都不安分,李自成朝著山西等地擴充套件,讓山西的邊軍不敢輕舉妄動,張獻忠朝著湖廣的方向擴充套件,讓大明的南方也不得安生,而大明崇禎皇帝與鄭勳睿之間的矛盾,更是促使鄭家軍不會輕易的出兵,這個形勢的確不錯,可朕還是擔心啊。”
皇太極一聲長嘆。
范文程當然知曉皇太極的擔心。
“皇上的擔憂,奴才明白,鄭家軍駐紮在遼南,若是我大清國在遼西的錦州一帶發動進攻,鄭家軍趁著這個時候從蓋州、耀州和海州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