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決定,一定是舉朝擁護的,朝中的諸位大人早就盼著這一天了,臣建議此事都督府和兵部拿出來條陳,內閣首先商議,最後由皇上定奪。”
徐望華的建議中規中矩,沒有什麼問題。
其實皇上已經就剿滅大清國提出了最終的要求,都督府和兵部按照皇上的要求,擬出具體作戰的部署,內閣商議之後奏報皇上做出決定,到時候大軍就可以出擊了。
鄭錦宏也開口了。
“陳贊同徐大人的建議,臣期盼能夠跟隨皇上身邊,殺到瀋陽去,徹底剿滅大清國。”
都督府和兵部的行動非常迅速,馬上就開始商議剿滅大清國的事宜,時間已經到了瑞元四年的十月份,冬季出兵存在不少的困難,但時機不等人,不能夠耽誤時間,而且皇上已經給在北直隸遊歷的太子殿下旨意,要求太子殿下迅速回到京城來,這就說明皇上已經做好了一些的準備,馬上就要率領朝廷大軍出征了。
內閣商議僅僅用了一天的時間,就確定下來了出兵的時間,兵力的多少等等事宜。
朝廷將要出征大清國的事宜,不可避免的在朝中傳開了,這讓滿朝文武很是振奮,當然這也是皇上允許,訊息才有可能傳開的,不過也僅限於在朝中官吏之間傳播。
軍隊遊擊將軍以上的軍官也知道了此事,他們紛紛請戰,希望能夠出徵,誰都清楚,這恐怕是朝廷大軍最後一次大規模的征伐了,今後不會再有這樣的機會,身為軍人,沒有誰願意錯過這等的機會。
都督府和兵部在決定哪些人跟隨出征的時候,還有些危難,幾乎所有的遊擊將軍以上的軍官,都要求跟隨出診,但這是不可能的事情,最終那些長期跟隨出征,多次與八旗軍廝殺的軍官,還是會被選中的,而出征的朝廷大軍的將士,大部分都是老兵,那些後來招募的軍士,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夠跟隨出征。
可以說,整個大明王朝都做好了準備,不管是人力物力方面,還是將士的鬥志方面,大家就是一個目的,跟隨皇上徹底剿滅大清國。
第九百七十一章該來的終於來了
明軍開始大規模的集結,準備剿滅大清國的訊息,很快就傳到瀋陽了,這一次大明朝廷沒有隱瞞任何的訊息,而且連大明皇上鄭勳睿御駕親征的訊息都傳來了。
大清國終於到了生死存亡的境地了。
皇太極迅速打起了精神,他知道這一天遲早都是要來的,作為一輩子都參與戰鬥廝殺、經歷過無數生死的皇太極來說,征伐廝殺不算是什麼大事情,他雖然已經是五十多歲的年紀,可一樣還是可以上戰場廝殺的,滿人骨子裡流淌的就是滾燙的好鬥的血液,以前是在大山之中與野獸搏鬥,現在是和對手廝殺。
皇太極有著十足的信心,他甚至期盼這樣一場決定生死的廝殺早日到來,如此就能夠讓所有的滿人權貴團結到一起,爆發出來最大的能量,與明軍廝殺,說不定這樣一場生死攸關的廝殺,能夠讓大清國走出低谷,再創輝煌。
大清國已經處於內外交困的局面,難以繼續維持了,滿人權貴之間貌合神離,漢人已經完全處於敵對的狀態,絕大部分的蒙古人也選擇離開,至於說那些朝鮮人,關鍵時刻根本是靠不住的,若是這樣的情形持續兩年到三年的時間,大清國將難以為繼,到了那樣的境地,皇太極也是有心無力了。
可是實際情況遠沒有皇太極想的那麼順利。
得知明軍即將渡過遼河展開大規模進攻的訊息,滿人權貴中間竟然出現了不同的意見,最為主要的意見,就是大清國的都城搬遷到鐵嶺或者開原一帶,甚至是過了鎮北關,回到以前生活居住的白山黑水之間去。
支援與明軍在瀋陽周邊作戰的滿人權貴。少的可憐,除開親王之中的濟爾哈朗和豪格支援,其餘的幾乎都是主動撤離的想法。
皇太極不能夠容忍這樣的情況出現,他召集了所有的滿人權貴,在大政殿專門商議此事,想不到武英郡王阿濟格首先站出來反對。認為目前的情況之下,大清國避開明軍的鋒芒,暫都城暫時搬遷到開原一帶去,是最好的選擇,北方已經進入到冬季,開原一帶氣候嚴寒,明軍是難以適應的,而八旗軍則不存在這樣的困難,若是明軍朝著開原的方向追擊。則八旗軍可以利用自身熟悉環境和氣候的優勢,狠狠的打擊明軍。
多爾袞和代善等人,悉數都是支援阿濟格的意見。
濟爾哈朗與豪格提出來在遼河以東迎戰明軍,決不能夠退縮,瀋陽是大清國的都城,拼死都要護衛,不能夠輕易的放棄,一旦大清國放棄瀋陽這個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