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後來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呢?寧蓉說,自從鸞妃娘娘嫁到罹月,本來一切也都還順風順水的,看起來日子似乎也就這樣過下去了。
可是誰知好景並不長,鸞妃娘娘突然收到了礐熙他父皇的一封信,信上說礐熙被鄰國突襲,一夜之間傷亡慘重,如今已是強弩之末,撐不了多久了,望她能請罹月的皇帝出兵相助,免礐熙滅國之災。
鸞妃娘娘看完信後,便急急的拿著信跑去找皇帝姑父,她本以為皇帝姑父一定會出兵支援的,可誰料皇帝姑父在聽到鸞妃娘娘的哭訴後,並沒有說什麼,只是沉默的看了鸞妃娘娘一會兒,說了一句會考慮的,便轉身離開了……
鸞妃娘娘大概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皇帝姑父竟然是這樣的反應,在聽到皇帝姑父的那句考慮一下的時候,鸞妃娘娘整個人都愣在了原地,看著那個一身明黃色龍袍的人拂袖而去,心裡有什麼漸漸的冷了……
其實我能理解皇帝姑父的顧慮,因為這個事兒後來我還聽爹爹提起過,鸞妃娘娘口中所說的鄰國,便是當時與罹月剛剛簽下和平條約且相互制衡的貢國。
如若就這樣貿貿然的出兵支援,礐熙是保住了,可卻同時也開罪了貢國,那貢國本就是一個好戰的國家;雖然我罹月並不怕他,若真要打起來,他鐵定是佔不到半分的便宜。
可歷來打仗便是勞民傷財的事,戰火一起,老百姓就會遭殃,死傷更是不可預估的;那時的罹月正是一片祥和與平靜的時候,皇帝姑父自然是不願意多生事端的。
爹爹說皇帝姑父曾經是想過要出兵的,畢竟他也不是完全不顧慮鸞妃娘娘的,可是作為一國之君還是要顧全大局的。
不過,最後經過深思熟慮後,皇帝姑父還是決定了出兵,他最終還是沒有忍心對鸞妃娘娘的哭求視而不見,所以與爹爹商量暗中借兵給礐熙,已解燃眉之急……
但是終究事與願違,當罹月的救兵趕到的時候,礐熙幾乎已經變成一片廢墟,血流成河,那是怎樣的慘烈,光是想想就覺得渾身一陣發涼。
罹月的大軍回來的時候,只帶回了在屍橫遍野的皇城中找到的礐熙皇帝的頭,其他皇子公主以及礐熙皇帝的屍身已無從找尋……
寧蓉說她沒有見過,但是卻聽宮裡老一輩的人說,她們至今還很清楚的記得那鸞妃娘娘捧著礐熙皇帝的頭顱,跪坐在城樓之上,悲慟的哭聲響徹整個罹月皇宮……
自從鸞妃娘娘抱著她父皇的頭,從那城樓上走下來之後,就再也沒有人見她笑過;她沒有說半句埋怨的話,也沒有吵沒有鬧;只是默默的回了自己的宮裡,她安靜的讓人害怕,就像什麼都沒有發生過一樣。
皇帝姑父對鸞妃娘娘其實是有愧疚的,所以自那日之後便經常去她的宮裡陪著她;可是這鸞妃娘娘雖是不哭不鬧,也沒有不見皇帝姑父,卻再也沒有衝皇帝姑父露出過笑臉,連說話都是冷冷的,終究她是怨了……
一開始,因著對她的那份愧疚,皇帝姑父還能遷就容忍,總覺得失了親人傷心是難免的,況且雖是有身為皇帝的顧慮,但不管怎麼說,還是因為自己的猶豫致使礐熙被滅了國。
可誰知一連幾個月,無論皇帝姑父怎樣的遷就,鸞妃娘娘都是那一副漠然的樣子;久了皇帝姑父也就沒了耐性。
他畢竟是皇帝,萬萬人之上,從來都是別人對他言聽計從,唯唯諾諾的,如今為了這一份愧疚能夠如此屈尊來遷就,已經是實屬不易了;可鸞妃娘娘卻依然不肯領情。
我想,鸞妃娘娘被滅了國,失了親人固然值得同情;其實要換做是常人自然是可以理解的;可她卻忘了她嫁的這個人,她的這個夫君並不是普通人,他是這罹月的皇帝,他身上揹負的是這整個罹月,他也有他的萬不得已。
最重要的是一位高高在上的皇帝,又怎麼能受得了別人這樣對他?這樣要他如何面對滿朝的文武百官,讓他顏面何存?
漸漸的,皇帝姑父也便不再總是往鸞妃娘娘的宮裡去了,甚至有時候還有些刻意的躲避,大概是不想看到鸞妃娘娘那一臉哀愁的樣子吧,畢竟有誰願意看到一張時時刻刻都在提醒自己犯了什麼錯誤的臉呢……
後來,不知為何每每冥夜見到皇帝姑父都會害怕的哭起來,久而久之,皇帝姑父連冥夜也不願意再見,就這樣把這母子二人冷在了後宮中……
再後來,就有了梅妃娘娘,有了雲塵;有了諸多的妃嬪娘娘,慢慢的鸞妃娘娘就被這偌大的皇宮遺忘在了那冰涼的宮殿中……
再再後來就有了我的姑姑,還有我那軟糯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