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未回答女帝的話,反而問道:“陛下為何深夜來此?”
先前扶笙收到角義的情報說荀久準備趁今夜殯宮換防混進來查探白三郎的死因,原本就打算進宮的他索性沒向女帝提起正事,反而試探了一下女帝今夜不會來殯宮,這才準備親自來將荀久那個女人捉回去以免壞了大事。
他沒料到女帝會臨時變卦。
女帝的眸光從扶笙身上移開,慢慢轉向冰床,在白三郎的屍體上凝了片刻,微嘆,“朕似乎有許多年不曾這樣關心過一個人了。”
女帝眼眸中露出思憶的空茫,彷彿透過白三郎的屍體看到了久遠的過去,看到了存在於回憶中的某個人。
扶笙卻似乎沒有聽到女帝的話,語氣平靜,“殯宮乃陰森寒涼之地,陛下不應久留。”
女帝默了默,問他:“三郎的懸棺葬地點可選定了?”
“已經選定。”扶笙道:“太和山。”
女帝又問:“讓大祭司看過風水了嗎?”
身後阿紫小聲提醒,“陛下,大祭司數日前病了,她已經告過假,至今還未回朝,只怕還沒有大好。”
大燕的政權,自先太祖皇帝時便遵循神權與王權相結合。巫祝在皇廷地位崇高,“君權神授”理念賦予了皇權神秘的色彩,讓原就迷信的百姓對於皇權更加敬畏崇拜,從而達到君主專制的目的。
大燕有一條極其嚴格的規矩:大祭司專事一主。
也就是說,換一個皇帝就要換一個統領皇廷巫祝的總祭祀、大祭司。
這樣一來,在位的大祭司想要長久立足,就必須盡忠職守侍奉和守護君主,穩固政權。
如此,大祭司在皇廷中便有了參政的權利。
女帝在位期間的大祭司,來自於靈山巫族澹臺世家,名為澹臺引。
荀久根據荀謙偶爾向原身提及的宮廷秘聞隱約知道秦王對神之一說有著異常強烈的牴觸感,他認為神之所見來自於民之所見,神之所聽來自於民之所聽,與其說是“君權神授”倒不如說“君權民授”。
扶笙還認為,大祭司的存在,不過是給皇權披了神秘的外衣,而實質上手握權柄,成了左右君主思想的一顆毒瘤。
也因此,扶笙一直很想廢了大祭司一職,將皇廷巫祝全部趕出宮。
而澹臺大祭司,自然不必說,她肯定要拼盡全力維護家族和個人榮譽以及利益。
故而,扶笙和澹臺引是政敵。
想通了這一點,荀久不由得唏噓,白三郎的死是個尤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