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慧入北斗可能出現各種猜測版本不同,如果當泰山出事,所有人唯一會想到的,就是上天給予皇帝的懲戒。
皇帝做了什麼錯事嗎?
那可就多了。
就算沒有,大臣們素來也樂意將此事聯絡起來,給皇帝挑點毛病進行勸諫,什麼不宜大興土木,要勤政愛民等等,更何況眼下就有一樁大事擺在面前。
皇帝想廢太子。
瞧瞧,皇帝剛有了廢太子的念頭,後腳泰山就地震了,這不是上天的預警又是什麼?
若果皇帝一意孤行,到時候很可能就不止是地震這麼簡單了。
唐泛自然不會像尋常百姓那樣真的認為廢太子與地震有關,但毫無疑問,皇帝在知道這件事之後,原先再堅定的想法肯定也會有所動搖。
而這正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如果不是汪直派人送訊息出來,唐泛他們起碼也要明天去內閣的時候才會得知,這樣一來就很容易失了先機。
唐泛二話不說,直接起身穿衣,準備連夜去拜訪劉健和徐溥等人,然後各自上一封奏疏,內容自然是將災難誇大其詞,有多可怕就說多可怕,最好能嚇得皇帝從此打消廢太子的主意。
不知從何時開始,兩人之間便有了一種難言的默契。
幾乎是唐泛一有動作,隋州就已經知道他想要做什麼。
“我送你去。”
“好,”唐泛也沒有拒絕,想了想,對他道:“你身份敏感,又素來得陛下信任,此事是文官的事,你不要摻合。”
隋州一本正經說著冷笑話:“我明白,若你不幸觸怒陛下,我還要去給你說情的,怎麼會去摻合?”
唐泛哭笑不得:“你能不能給點好話?”
第二日,當大部分人剛剛才得知皇帝明確提出廢太子的想法並且已經為此找過內閣的時候,就又聽說了泰山地震的訊息。
朝野上下頓時沸騰起來,不過還沒等他們作出反應,劉健徐溥唐泛三人的奏疏就已經分別遞上去了,奏疏中將地震與皇帝想要廢太子的事情聯絡起來,措辭嚴厲地勸誡皇帝,說太子當年也是您自己定下的儲君,而且代您祭過天壇的,也就是得到了上天的承認,現在他沒有失德之處,您卻想要廢黜他,所以現在泰山地震,就是對您的警告,為了您的個人喜好而使國家社稷發生動盪,難道這是您所樂意見到的嗎,只怕太祖皇帝泉下有知,也會感到不安。
奏疏雖然有三份,措辭也各不一樣,但說的卻是同一個意思,皇帝看完之後就留中不發了,但是京城官場沒有秘密,奏疏的內容依舊經由通政司悄悄流傳了出來。
能夠當官,且在千軍萬馬的廝殺中脫穎而出,當上六部九卿的官員們都不會是省油的燈,從劉健他們的奏疏中,這些官員窺見了不少問題。
問題一,內閣本有七人,如今上疏的卻只有劉健徐溥唐泛三個,可見內閣裡面意見不一,其他人很可能是支援皇帝廢太子的,最起碼也不反對。
問題二,劉健等人選擇直接上疏,而非先找皇帝當面溝通,可見他們在那之前很可能就已經與皇帝談崩了。
就像天現異象往往有不同解釋一樣,泰山地震其實也是見仁見智,並非一定就是與廢太子有關,也可以用皇帝怠於朝政來解釋,端看別人想要怎麼說。
也就是說,現在擺在朝廷百官面前的,其實就是幾個選擇。
他們到底要不要跟著劉健他們上疏,還是裝作不知情?
如果要上疏的話,又該支援哪邊?
將地震跟廢太子聯絡在一起,那無疑就是站在萬黨的對立面,萬一最後陛下固執己見,太子當真被廢呢?
那現在上疏的這些人,以後通通會得罪新太子。
沒有人能預知未來的走向。
就像一輩子待在欽天監,天天跟星辰打交道的人一樣,他們終其一生別說窺透天機了,可能連自己的命運都未能看透。
可是命運的車輪不會因為個人的惶惑就停止往前,即使帝王的意志也無法扭轉。
所謂人定勝天,其實是無畏無知且可笑的論調。
皇帝終於害怕了。
他看著擺在自己面前的三封奏疏,好不容易下定的決心,被一場地震徹底擊潰。
無論萬安等人如何努力說服也沒有用,皇帝自己也有思考能力,他不是傀儡或傻子,地震的事情就像一道警鐘,一下子將他給震醒了。
他何嘗不知道萬安等人之所以費心擁立興王為太子,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