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對一輩子汲汲於功名的書生們來說無異於晴天霹靂,這才鬧出林珍上吊自殺的事情。
唐泛聽罷就問:“沈學臺既然重新考校那十六名學子,想必他們的卷子也都留著罷?”
沈坤修:“的確留著。”
唐泛:“可否一觀?”
卷子是重要的證據,沈坤修自然要儲存好。
他當即就找了過來,連帶院試時那十六個人的卷子,都一併拿給唐泛看。
唐泛一看之下,就問:“沈學臺,林珍前後兩次卷子的水平相當,並無太大差異,後面就算臨時再考一回,也沒有遜色多少,可見應該是真才實學作出來的文章。”
沈坤修卻道:“不然,雖然前後兩次做題都相差不遠,但這並不能說明他就沒有作弊,前面那份卷子裡的確出現了‘大成也’三個字,可見他當時應該是心存僥倖,以為有了這三個字,就多一份保障,誰知道卻東窗事發。”
這話當然也有道理,不能說沈坤修是錯的,不過其他學官若是碰到這種情況,在第二次考校之後,如果發現考生前後水準相差不多的話,一般都會選擇放那些考生一馬,除非是那種的確前後水準相差太大,才會予以黜落,否則都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因為如今輿論是士大夫說了算,而士大夫都是讀書人過來的,皇帝看似高高在上,唯我獨尊,實際上他不是一個人在治理天下,而是與文官集團共治天下,所以對讀書人相對就要更寬容一些。
某地曾經就有過一樁逸聞,那一年當地因為遭災,參加院試的人數比往年少很多,最後中秀才的人數也比往年多很多,只有五個人落榜,其餘考中功名的學子就聯名上書,請求主考官將那五個被黜落的人也錄取了,也好成就一樁美談,主考官一聽覺得有道理,就將剩下的五名考生也一併錄取了,後來此事在士林中流傳,果然沒有人說那主考官做得不對,反倒都交口稱讚。
所以沈坤修的行為對比一般學官的做法,未免過於嚴厲了些。
當然,也不能因此就說他不對,因為正如他所說,那十六個人的的確確是有嫌疑的,裡面可能有些人本來憑真本事也能考中,但是覺得有了暗號標記,考中的機會就會更大,所以也跟著效仿,沒想到卻自己把自己給坑慘了。
唐泛此來查案,其實要調查的重點就兩個:一是那十六個人到底該不該被一併黜落,二是林珍死因是否被沈坤修逼迫所致。
他道:“來吉安之後,我聽說了一些傳聞,是與沈學臺有關的。”
沈坤修就皺了皺眉:“什麼傳聞?”
唐泛道:“聽說林珍之父從前曾與沈學臺有些私人恩怨?”
“一派胡言!”沈坤修的反應卻很激動,他直接一拍桌子,“是誰在唐御史面前信口開河的,林珍等人作弊行為罪證確鑿,我黜落林珍等人,實是出於公心,豈容半點汙衊!”
唐泛見他激動得滿臉通紅,就道:“沈學臺不必生氣,職責所在,即便是謠言,我也應該問個明白。還有,揭榜之後,散佈有人作弊的始作俑者,其用心也殊為可疑,沈學臺是否從這方面調查過呢?”
沈坤修還真沒有去找過那個散佈作弊傳言的人,當時他知道訊息的時候,事情已經鬧得很大了,他忙著撲火都來不及,如何還有心情去找點火的人?
聽了唐泛的問題,他就黑著臉道:“沒有!”
唐泛又問:“那麼沈學臺又問過那些評卷官沒有,他們是如何交代與考生作弊的?”
沈坤修道:“問過了,他們都不肯承認。”
唐泛就皺了皺眉,是他們不肯承認,還是你沒有用心去問?作弊這種事情單憑考生顯然不可能成功,還得評卷官配合才行,否則那些暗號標記是如何冒出來的。
沈坤修看見唐泛皺眉的表情,心下也大為不快。
他自問在這件事的處理上並沒有錯,只因鬧出了林珍的死,結果自己就成了眾矢之的,現在朝廷派下欽差來查辦,他也無話可說,只是看見唐泛年紀輕輕,又一副拿他當犯人來審的口吻,沈坤就就不由心頭火起。
唐泛:“敢問沈學臺,這次院試的評卷官都有幾人,分別是什麼來歷?”
沈坤修道:“共有五人,都是吉安府的書院山長。”
唐泛:“那他們現在人呢,我想見一見。”
沈坤修:“都回去了。”
唐泛終於忍不住了:“既然涉及此案,就全部都有嫌疑,沈學臺明明知道朝廷要派人下來調查此案,還將人放回去,這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