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了,他將摺子遞給了韓太后。
“阿佑,不愧是我威武侯府的後人,能想出如此良策!”
“陛下,此事並非是臣一個人的功勞。”祁佑年說著話,就看了紀曉棠一眼,“當初在清遠,臣與縣主曾經就此事做過討論。這幾天,臣聽聞文達從海外歸來帶回番糧,與肅王爺交談。屯田的計劃,還是肅王爺與臣共同商量出來的。”
“臣不過是一介武夫,如此詳盡的計劃,都是肅王爺高屋建瓴。”
祁佑年一番話,說的隆慶帝連連點頭,看向秦霖的目光也有了變化。
韓太后從奏摺上抬起頭來,也瞧了一眼秦霖,面容雖是微笑,目光卻有些莫測。
“確實,當時一同商議的人還有阿佑。”秦震似乎並沒有將剛才被打斷話頭當做一回事,依舊態度平和地說道,“說到邊軍屯田,如果能夠遷徙更多的百姓過去一同屯田,不僅可以加大糧食的產量,更可以鞏固邊防。”
“安王說的很有道理,阿佑的奏摺上也有這一條。”隆慶帝就道。
秦震微笑點頭。
關於番糧和屯田的問題,他與紀曉棠、祁佑年還有紀三老爺是曾經討論過的,大家之間並沒有秘密。如今祁佑年與秦霖在一起,以秦霖的眼界和才具,是不會有什麼遺漏的。
本來,這件事的功勞,應該全部是他和紀家的,可如今,與其說是秦霖帶了祁佑年來,不如說是祁佑年帶了秦霖來。
這件事,秦霖不但插手進來,而且還隱隱地搶佔了頭功。
秦震與秦霖目光相錯,兩個人都溫和地微笑著。
韓太后也看過了奏摺,點頭稱讚,一面就讓中官將奏摺給了秦震和紀曉棠傳閱。
“你們也看看,有沒有什麼要補充的。一人智短,兩人智長。這樣的大事,就是要大傢伙同心協力,獻計獻策。”韓太后笑著說道。
秦震先看了奏摺,就遞給紀曉棠。
紀曉棠仔細地看了,字是祁佑年寫的沒錯,然而行文卻並非完全是祁佑年的特色,想來這裡面就有秦霖的手筆。
對於祁佑年已經非常熟悉,紀曉棠看著奏摺,也不禁對秦霖暗中點頭稱許。
秦震與秦霖兩兄弟,可以說是人中龍鳳,且不分仲伯。
至於對奏摺的補充,紀曉棠和秦震飛快地交換了一個眼神。奏摺上除了他們討論過的,還增添了一些詳細的策略,這個計劃,已經做的非常詳盡,幾乎沒有需要補充和改動的地方。
秦霖和祁佑年在這份奏摺上,是下了大工夫的。
而本來,這份奏摺應該是出自秦震之手,如今,這件大事,這件大功勞,卻落入了秦霖的手裡。
應該說,是看著就要落入秦霖的手裡。
紀曉棠不經意地瞟了一眼韓太后。
茲事體大,韓太后是絕對不會讓秦霖真正插手這件事的。
果然,韓太后下旨,立刻召了韓閣老和謝閣老入宮,一同參詳北面屯田的事宜。眾人在御書房商議了將近兩個時辰,終於將屯田的計劃敲定了下來。
至於實施屯田計劃的人選,卻並非是提出計劃有大功勞的秦霖,也不是對計劃有深刻了解的秦震。
韓太后將屯田的事情,全部交予了威武侯府。
“威武侯府後繼有人,我大秦江山也有了護國的將星,這件事情,就全權交給威武候世子祁佑年,各部抽調人手,協助祁佑年共同行事。”韓太后頒下旨意,同時加封祁佑年為從二品都指揮同知。
番糧、屯田之事,祁佑年成了最大的贏家。
紀曉棠所預測的,祁佑年武運昌隆,從此在朝中正式拉開了序幕。
第七十七章 歉意
祁佑年全權負責屯田事宜,並直接向韓太后和隆慶帝彙報。至於安王秦震和肅王秦霖,則都被排除在了這件事情之外。不過,韓太后還是宣稱兩人因此有功,並頒下了賞賜,是一人一斛明珠並一對玉如意。
秦震和秦霖都謝了恩,對於這樣的結果並不意外。
他們兩人入閣,已經是韓太后為形勢所迫做出的最大讓步了,韓太后絕不會讓他們參與屯田,從而染指軍權。
除了他們,因為出海帶回番糧良種,紀三老爺是頭功一件。原本秦震已經給紀三老爺討了一個正四品的閒職,如今韓太后和隆慶帝又下旨嘉獎紀三老爺。
紀三老爺被加封為正三品的督察員左副都御使,同時賞賜金一百,銀五百,宮緞二十四匹,金玉如意各一,並賜宅邸一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