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大戰之後
吳畏在旅順發動反擊的時候,緊急出關的第四師已經沿營口直撲旅順,當天夜裡,一直躲藏在威海基地裡的共和國海軍黃海艦隊水雷營偷襲了旅順的日軍,以全體犧牲的代價擊沉一艘商船改造的運兵船,擊傷了另一艘。不但重創了日本海軍的運輸能力,最重要的是阻塞了旅順港的航道,讓日本第二軍本部的撤退速度大為減慢。
發現第四師正在高速向自己撲過來後,大山岩派出了一支部隊阻擊國防軍,但是此時日軍已經兵無鬥志,經過一晝夜的激戰後,日軍的臨時防線崩潰,全軍退守旅順。
這兩天的戰局變化讓所有關注這場戰爭的觀察者都大跌眼鏡。
從第一師團頓兵於遼陽城下之後,很多人就已經看出日軍敗局已定,伊藤博文同意英國特使的調停方案,也有想從談判桌上拿到戰場上得不到的東西的意思。
但是沒有人想到日軍崩潰得這麼厲害,鴨綠江和遼陽兩個戰場接連慘敗,山縣有朋的第一軍被趕回江東還在意料之中,畢竟二十八師不能渡江追擊,最多吃掉第一軍過江的部隊。第一軍在山縣有朋的指揮下雖然丟掉了一個多聯隊,畢竟沒有傷筋動骨。
而遼陽城下勢在必得的第一師團卻被打成了潰軍,只有代師團長乃木希典以下一百餘人乘渡船逃脫。大量試圖泅渡鴨綠江逃生的日軍士兵被淹死在水中,鴨綠江出海口附近一段時間內浮屍成片。
而且跟隨乃木希典一齊撤退的部隊中包括大量的技術兵種,其中有一個野炮旅團的炮兵和一個完整的工兵大隊,其他如通訊兵,運輸兵等等小單位的技術兵種數不勝數,這些技術兵種的損失是很難在短時間內補充回來的。
第一師團計程車兵或死或俘,起碼有個痛快的下場。第二軍本部被包圍在旅順的數千部隊則更加悽慘。
雖然在日本海軍艦炮的掩護下,第四師停止了攻擊行動,但是卻在包圍圈外架起了重炮猛烈轟擊日軍集結地點。
被包圍的第二師本部大多是技術和後勤人員,本來負責防衛旅順的步兵一部分被派去支援乃木希典,現在不是埋骨遼陽城下,就是成了二十八師的戰俘。另一部分則在阻擊戰中被第四師擊潰,結局也差不多。
剩下的這幾千人中能打的不多,根本沒有自行突圍的可能,只好天天蹲在旅順的海邊望眼欲穿的等著海軍來救。
被水雷營襲擊後,日本海軍對於自己的救援任務也是怨聲載道,不乏有人抱怨陸軍的馬鹿們戰力低下,拖累了海軍。不但要在渤海灣裡浪費寶貴的機器小時掩護這幫殘兵,還要冒著國防軍的重炮去解救他們。
陸軍方面對於現在的結局也很非常不滿,很多人完全無法接受這樣一場失敗的結局。為什麼帝國臥薪嚐膽二十年,就換來這麼一場慘敗?什麼時候帝國精銳的陸軍連腐朽的華軍都打不過了?
更多的人聯想起之前的戰報,明明第一師團已經擊破了駐防奉天的華軍第三十一師,怎麼遼陽城下又多出一支足以抗衡第一師團的部隊來了?
於是大山岩指揮不力,謊報軍情的說法就突然之間冒了出來,很有一批大本營的中下級軍官叫囂著,要求撤換第二軍的指揮官。
這個想法倒是不錯,問題是現在這個樣子,哪個冤大頭也不可能來頂這個缸。有資格替換大山岩的日軍高層人人失聲,生怕粘上這個包。
除了撤換指揮官外,日本陸軍還有另外一批人叫囂把本來已經組織起來,準備在山東登陸的第三軍送上旅順,和華軍決意死戰。
這麼瘋狂的想法也就是那些少壯派軍官們能想得出來,日本國內一共就那麼多兵,要是第三軍再頂不住,是不是要全國總動員?日本國內的經濟情況還能支撐下去嗎?反正現在日本政府在歐美市場上兜售的國債已經無人問津,之前搶購了這種國債的人大多後悔不迭。
亂成一團的除了日本人,還有各國派駐在共和國的外交人員,和捧紅踏黑的投機商人們不同,外交官們在這場戰爭中看到的是一個遠東大國的崛起,甚至還有另一個新興國家衰落的開始。
一向把維持遠東局勢穩定看成自己天然職責的英國人這次徹底傻眼,剛剛從日本返回北京城,準備勸說葉知秋接受現實,用合適的賠償換取日軍撤兵的英國特使還沒下船,就發現中國的東北戰場上已經風雲突變,城頭變換大王旗了。
這一下從前準備的說辭自然完全用不上,日本陸軍現在自身都難保,更不要說威脅葉知秋做出讓步了。
葉知秋很客氣的送走了氣急敗壞趕過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