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1部分

說起來葉知秋建國後參照美國製度成立國會,用意倒也還算光明正大。當時共和國草創,從上到下的大多數人還是滿懷著一腔熱情,要把這個國家建設好的。

不過這些年過去之後,葉知秋已經有點後悔當初的決定了。他在國內的時候,就沒混過官僚圈子,在國外的時間雖然長,也沒能混進高階政客的人堆裡,說起來連紙牌屋也沒看過,政治能力全靠腦補,雖然天賦過人,差得不算離譜,但是很多細節方面仍然掌握不好,很快就和國會的諸位議員們離心離德,覺得國會礙事了。

不過像國會這種怪物,一旦成立之後,再想取消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了,除非葉知秋拉下臉來,動用總統特權解散國會,而且就算這樣,按照共和國憲法,他也必須再組建一個新的國會,簽發的政令才能合法。

葉知秋算是比較愛惜羽毛的人,既然連蕭逸之都沒有趕走,自然也不會授人口實,只是背地裡,總統府和國會之間的權力鬥爭進行得還是很激烈的。

本來共和國政體當中,府院之間是最直接的矛盾體,國會更像是打醬油的地方。但是海軍兵變之夜,一把火燒死了大部分蕭逸之的支持者,程斌等受過歐美思想薰陶的新人才有機會上位,蕭逸之心灰意冷之下,也就不再那麼熱心和葉知秋爭權。

於是地方勢力和清流各派眼看著政務院指望不住,就轉而力挺國會,倒是為充實國會制度做出了不小貢獻,這次能借著顧名聲報道駐日佔領軍暴行的機會逼迫總參同意吳畏回國接受質詢,也算一個不小的勝利。

按共和國的制度,國會議員應由地方名士當中小有資產者擔任。這個地方名士的範圍很廣,基本上等於什麼都沒說。最主要的反而是這個“小有資產”,基本上就相當於直接說“沒錢不能當議員”了。

不過這條建議在當時倒也沒引起什麼風波,平民們每天忙著填肚子,哪有那個工夫去參政議政?而且一旦當選國會議員,那是要長駐北京的,本地人還好一點,外地的議員這就等於長期離家,又不能跑到北京來幹長工,沒有一定的財力支援也撐不住。

因為國會議員的席位是各省指定數量的,所以剛開的那幾年,不乏各地的土財主進京過洋癮,其間笑料百出,不一而足,有一陣子京津地區的議員們曾經聯合江南幾省發起縮減西北各省議員席位的動議,可見國會和政務院不同,內鬥的時候也是一樣兇狠的。

不過那次動議並沒有能夠獲得東北、東南等地區議員們的支援,甚至連山東河南等地的議員也怕京津和江南等富庶地區的議員趁機坐大而投了反對票。

經此一役,各地再選派議員的時候,多少都收斂了一點,腦筋最為靈活的山西省乾脆由省內富商出錢資助文人代表進駐國會,倒也開了一時風氣之先。

所以現在的國會議員們多少都已經有一點人五人六的樣子,完成了從2b青年向文藝青年的轉化,當然為了活躍氣氛,版寵也是不能少的。

來自廣東的林紹南議員在諸位國會議員當中就是這麼一位。

廣東省是葉知秋的家鄉,當初他到處活動推翻清廷的時候,主要的資助者都來自廣東,當了大總統後,自然也要投桃報李。所以雖然廣東省的政治氛圍比不了京津地區,文化底蘊比不了江浙一帶,在國會當中佔據的席位卻一點都不比前面兩者少。

廣東地處南海,從印度洋過來的歐洲商人大多把第一站選在廣州,所以廣東的民氣開放程度,在全國都要排在首位。葉知秋為廣東爭取第一檔席位的時候,打的旗號就是廣東受歐洲影響最深,民生踴躍。

但是其實廣東人眼界的確開闊,不過開錯了地方,大家都忙著和洋鬼子賺錢,對於政治訴求比起國內傳統地區差了好多,國會議員這麼光宗耀祖的事情,居然沒有多少人願意幹。

林紹南幼年習文,好讀軍史,雖然一直沒能考取功名,倒也在家鄉混了個名士的身份。成年後跟人學作生意,才沒賺著什麼錢,但是有合夥人幫襯,也算是衣食無憂。想來想去這輩子高不成低不就,也就剩下來過活過愛過了,於是謀了個廣東省國會議員的位子,進京來看熱鬧。

像他的資歷,放在吳畏穿越前的那個時代,就算是能力全面發展的人才,有人幫著宣傳一把,妥妥的素質教育典型。在這個時代雖然文人圈和商人圈都看不起他,不過林先生性子好,和文化人談錢,和大商人說學問,就算人家再不耐煩,老林也能混個心理安慰。

這次國會要和總參掰腕子,自然要廣泛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本來大家以為陸一師駐紮在奉天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