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7部分

地,便建議趙曙讓王陶出任群牧使。英宗趙曙飛庫手打現在對王陶也有些厭煩了,王陶必須離開御史中丞的位置,否則會搞得朝中重臣雞犬不寧。

第一第一百零七章 無謂

英宗趙曙再想到王靜輝是韓琦的義子,按照御史臺這麼窮追猛打的原則,王陶收拾了韓琦自然不會放過王靜輝,而駙馬現在在楚州為實現大宋中興尋找出路,並且做的還不錯,要是讓王陶突然殺出來攪局,那可不是他願意看到的,所以便同意吳奎和趙桀的建議。

英宗趙曙雖然同意了讓王陶從御史中丞的位置上退下來,但王陶的支持者侍御史吳申、呂景奏乞留王陶繼續任職御史中丞,並且彈劾吳奎有無君之心,數其五大罪狀。

吳奎自然不是好惹的,除了和韓琦一樣在家裡不出來外,還寫了一份措辭極為嚴厲的奏章:“昔日唐德宗對大臣懷疑,而信群小,排斥陸贄而以裴延齡等為心腹,天下稱之為暗主。今王陶挾持舊恩,排抑端良。如韓琦、曾公亮不押班事,蓋以向來相承,並非由他們兩臣開始廢除。今若又行內批,除王陶翰林學士,則是因其過惡,更獲美遷,天下待陛下為何如主哉!王陶不黜,陛下無以責內外大臣展布四體!”

吳奎這份奏章措辭之嚴厲,幾乎可以說是跟王陶勢不兩立,寫完摺子便在家稱病不上朝了。英宗趙曙把吳奎的摺子封了姓名,把吳奎彈劾王陶的摺子給王陶看,結果換來的是王陶彈劾吳奎衣服宰相韓琦、欺天下六項罪名,這讓英宗趙曙對他產生了不滿。

英宗趙曙以手禮賜知制誥邵亢,趣講入王陶學士告,邵亢遂言:“御史中丞職在彈劾,陰陽不和。咎由執政。吳奎所言顛倒,失大臣體。”這使得英宗趙曙產生了罷黜吳奎的心意。

十天後。朔日垂拱殿百官議事,英宗趙曙批覆中書:“王陶、吳申、呂景,過毀大臣,王陶出知陳州。吳申、呂景罰銅二十斤;吳奎身為執政而彈劾中丞,以手詔為內批,三日不下,其罷知青州!”

為了填補吳奎罷黜青州所留下來的執政空位,英宗趙曙傳詔張方平:“吳奎罷,當以卿代之!”張方平推辭:“韓琦久在告,吳奎罷黜必不復起。韓琦勳在王室,願陛下復吳奎原位,手詔諭韓琦,以全始終之分!”

司馬光說道:“吳奎名望素重。今為王陶而罷黜吳奎,恐大臣皆不自安,紛紛引去,於四方觀聽非宜!”而後曾公亮也入宮面聖也請吳奎留在汴都開封。

英宗趙曙在慎重考慮後,終於同意了司馬光、張方平和曾公亮的建議,收回了罷黜吳奎地詔命,並且在延和殿單獨接見了吳奎,對他慰勞時。英宗趙曙說道:“成王豈不疑周公邪!”而邵亢知道後,更是上書為言,但趙曙心意已定,手詔說:“此無他,欲起坐臥者耳!”這個坐臥者便指地是韓琦,沒有韓琦出來主持大局。不僅中書會陷入一片混亂,就是英宗趙曙也感到有許多不便。處理完王陶的“御史中丞時間”後,韓琦自然不能再在家裝病了,還是出來主持朝政。

在這段時間中,王靜輝雖然身在楚州,但頻繁地接到潁王趙頊、義父韓琦、還有歐陽修的來信,對王陶的所作所為也是知道的一清二楚。趙頊地來信是和他討論朝政得失,這已經他們兩個人常做的功課了,每過一段時間,潁王趙頊都要定期將朝中所發生的大事詳細的記述下來,傳送到楚州王靜輝處。

他們兩個人的信件頻繁的在汴都和楚州來回穿梭,幾乎能夠達到一日一封信的水平。當然,他們兩個人的信件中對政局的討論只佔少部分,大多數是討論類似《韓非子》、《戰國策》、《老子》、《墨子》等書籍的心得體會,甚至是兵法。令潁王趙頊驚奇地是王靜輝似乎對他們所討論的問題都有新奇的見解,常常讓他感到耳目一新,這是給他上課的王陶、韓絳、邵亢等人所不具備的。

王靜輝對待潁王趙頊的來信是十分慎重的,為此每一封回信的措辭都要思慮良久才開始寫回信,自己不在汴都開封,能夠繼續影響這位自大宋開國來最有進取精神地皇帝,王靜輝自然是視為自己的第一要務,宦海無常,他王靜輝自己是個駙馬出身,就是得了狀元又能怎麼樣?再加上自己不喜歡政治圈子裡面的派系鬥爭,他推出政治舞臺是遲早的事情。還有一個重要因素便是他不認為自己雖然具備了千年的見識便能夠駕馭整個敵國的改革程序,這裡面需要太多地智慧和手腕。王靜輝在原來的時空中,便是成長在改革年代,中國經過了二十多年的改革和數代人的付出,這都是發生在他周圍的事情,他不認為自己能夠成為後世中國領袖那樣的人,做個參謀給統治階層提供一些修正意見更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