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38部分

這本著名的奏章在表面上只是真正的“熙寧盛世”的開端,從奏章上奏的那天起,在宋朝君臣不斷努力下,宋王朝前後經過了長達三十年的經濟高速發展階段,中間雖然也有很多戰爭的發生,但經濟發展一直就沒有慢下來過。不過真正的歷史當事人皇帝趙頊、王靜輝、司馬光、王安石、文彥博、曾公亮等人卻都知道後面還有一份長達十五萬字的《石輝奏摺》——王靜輝主動向王安石發出了邀請,用了一個月的時間相互參談後聯合寫出了這份“新變法派”奏章。不過這份《石輝奏摺》的原本卻是王靜輝寫出來和王安石交流用的,王安石在這份奏章的原始檔案中則看到了新的天地——王靜輝不僅僅提出問題和給出了自己認為的解決問題的辦法,並且還作出了詳細的解釋,這讓王安石收穫頗多。最讓王安石感到驚奇的是,這份他們相互交流的奏章並不是在短時間內寫出來的,而是從熙寧二年便已經開始寫了。雖然這份《石輝奏摺》在大宋統治高層中所傳閱,但王靜輝卻拒絕了王安石以自己獨屬作者的要求,並且將王安石的名字排在了自己的前面,以此來表示自己對朝廷變法的支援態度。王靜輝之所以這麼做,一方面出於調和他與王安石之間的關係,另一方面他打算親自出手從正面給王安石施加巨大地影響——王安石變法以來從來就沒有順利過。當幾種新法條文出現了不同的問題後,王安石自己除了用自己地影響力和政治手腕來維護變法派的利益。另外也對出現的問題進行反思。王靜輝就是算準了現在就連王安石自己也對變法是否有必要繼續下去而感到迷茫——王安石已經黔驢技窮,在這個時候,他可以給王安石再開啟一扇窗戶,讓他繼續走下去,王安石就算覺得與自己的初衷不符,他也沒有別的更好的辦法,只有選擇王靜輝所提供的道路。

在王靜輝所看來,大宋的財政危機雖然暫時得到了很大的緩解,但卻沒有得到根本性的解決,不過是將矛盾繼續掩藏起來留給後人罷了。現在對於大枕頭來說外部政治局面空前大好,大消除了西夏這樣的心腹大患之後。大宋將會有更大地精力來注重治理自己的內部問題。王靜輝也認為應該趁著王安石司馬光等人還活著的時候,應該利用他們的強大無比的政治聲望來解決大宋深層次的問題,在王靜輝的記憶當中他們兩人都是同時在1086年去世的,距離現在的壽命也不過還有十二年而已,這個時間不算長也不算短。也只有藉著他們二人的大旗才可以破開所有的阻力,完成自太祖太宗時代所種下的種種政治體制缺憾。司馬光和王安石兩人的真正價值就體現在官制改革和軍事改革之上。只有他們才可以讓所有的官員都閉上嘴巴乖乖服從改革。

王安石是出了名的不怕花錢,他講求的是開源,這正與他的老朋友司馬光的政見相反,而王靜輝給王安石提出的第一個建議便是開始緊縮財政尤其是對行政性財政支出進行緊縮,其中最具體的落腳點便是在裁撤合併州縣,這樣做可以大大縮編大宋官員體制,並且還會免除更多百姓服勞役。這麼做的結果也是可以降低役法給百姓所帶來的災害,更重要的是這一直是司馬光所倡議的事情,只要這兩個人能夠同心幹一件事情,那基本上就不會有太大的阻力,取得成功也是輕而易舉的事情——王安石現在就是缺一聲成功來壯大自己的政治聲望,雖然這也需要和司馬光相互合作,但總比沒有的強!

裁併州縣是將以往宋制的八個等級的縣裁併成為京畿直轄縣、大、中、小四個等級,並且將戶數不滿一千戶的縣全部裁撤合併,這樣一來大宋除了新收復的西夏領土之外,全國的縣級行政單位將會減免合併到七百個以下。這樣做的最直觀的便是大宋臃腫的官員體制也許依然不會因為有一千多地方官員減少而達到“減肥”的目的,但地區行政體系將會更加精練——這樣也就達到了王靜輝與王安石所商議的精簡行政機構和臃腫官僚的第一步,然後才會想辦法對上層的官制體系下手,真正解決大宋長期以來存在的“疊床架屋”的官制體系。

其實更加令王靜輝感到興奮的是,一旦州縣裁撤合併完成,至少會有十三萬百姓不用再服差役。也許十三萬百姓和一億的人口數量不成比例,但這對於解決大宋日益尖銳的內部矛盾有著非常的意義,尤其是對於恢復王安石因為保甲法而變得日益狼藉的聲名有著巨大的幫助。王安石也曾因為裁撤合併州縣會砸了至少一千多個官員的飯碗而擔心,但一想到十三萬百姓可以不用服差役,這中間巨大的差距還是讓他做出了正確的選擇——當然這些被砸飯碗的地方官員可以由朝廷發放一定的補助,前往嶺南、南洋或是西夏擔任官員,那裡正是缺乏官員的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