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份三歲以下聽其自便的口諭傳出來時,他看到金相氣的臉都青了,不滿三歲的孩子,明家一共有兩個,一個六七個月,一個剛剛兩週,如何自便呢?
“那兩個孩子?”姚參議看著羅尚書,欠身關切問道。
“聽說被人接走了,不宜多問。”羅尚書答了一句,看向已經坐直,努力想要振作起來的閃參議,“你有什麼打算?”
“這會兒,京城不且多留,回家……”閃參議一臉苦笑,他被革了功名,回家怎麼面對家人親戚,他還沒想好。“我想四處走走,飽覽天下風光……先四處走走吧。”
“那也好,先疏散疏散,別想太多,生死由命,富貴在天,也不見得是壞事。”羅尚書的安慰裡透著濃濃的感慨。
這一場舞弊案,把原本已經有些穩定的朝堂,再次拽入混亂之中。
太子這太子之位,已經岌岌可危。
蘇貴妃那一對雙胞胎,皇上已經有了要封王的意思。
五皇子生母早喪,去年冬天,因五皇子病痛不斷,太后讓人把他抱到了姚賢妃宮裡,聽說如今姚賢妃對五皇子愛如親生,太后也非常喜歡這位懂事無比的五皇子……
這一場滿門飄血的,是明尚書,誰知道下一個是誰呢?
立在朝堂中的每一個人,都可能是下一個……
失了功名,從此斷仕途的,誰說一定是壞事呢?至少,一個平安是有了,身家性命無礙了。
羅尚書越想越感慨,“福禍二字,相依相輔,剛知道明尚書主考春闈的福,這會兒就是禍,這會兒的禍,過幾年再看,到底是福是禍,誰能說得清?想開些。”
“多謝指點,這一場,多謝東翁。”閃參議看起來振作些了,站起來,衝羅尚書長揖到底,“我明天一早就啟程,就不來跟兩位辭行了。”
“我去送送老閃。”姚參議看著羅尚書道。
羅尚書點了點頭,再看向閃參議,“記得常給老姚寫信,要是有什麼事,只管開口。”
閃參議再長揖答應了,姚參議站起來,和閃參議一前一後,出了屋。
……………………
閃參議悄悄啟程,遊歷天下去了,幾乎和他同時,永寧伯府裡,李文杉帶著十來個小廝長隨,只背了幾個包袱,出城往江寧府去了。
他也是捲進舞弊案,革了功名的人。嚴夫人和秦先生商量了再商量,李文杉這會兒留在京城,不如去江寧府,一來避開這場餘波未平的禍事,二來,他讀書入仕的路已經斷了,這會兒,該跟著他父親,習學歷練實務了。
趙大奶奶哭的差點暈死過去,李文杉啟程當天,就躺在床上病倒了,嚴夫人一邊命人延醫拿藥,一邊命二奶奶黃氏協助主持中饋,打理府務。
……………………
京城,至少表面上安靜下來了。
高郵縣衙,舅爺徐煥得了太婆的回信,他太婆極其贊同他留在高郵縣,跟他姐夫好好學學人情世故。
徐煥安心住下,李夏和李文嵐,就多了位舅舅先生,文章詩詞上,徐煥比郭勝強出不少,李文嵐很快就喜歡這位舅舅先生,遠勝過郭先生了。
京城的秦先生,和郭勝的書信往來,比舞弊案前,繁密了很多,郭勝囑咐過的柏家的訊息,傳過來的非常及時。
柏家進了京城,聽說皇上很高興,當天就留柏景寧一起用了午膳……柏景寧的夫人汪氏,正在替長女柏悅挑選相看親事……
七月初,秦先生遞了信來,柏悅定給了蘇尚書大公子蘇燁。
李夏聽郭勝一句話說完,胳膊僵住,放下了筆,郭勝瞄著紙上描了一半的字,看了眼面無表情看著窗外的李夏,輕輕嘆了口氣,“沒想到柏家竟然投到了蘇氏一黨,柏家在軍中威望極高,太子之位,更加岌岌可危了。”
第171章 蘇氏父子
李夏回頭看向郭勝,看了一會兒,垂下眼簾,“去過京城嗎?”
郭勝被李夏問的一個怔神,忙點頭,“去過,呆了一年多。”
“見過蘇燁嗎?”李夏接著問道。
郭勝搖頭,“我離開舅舅遊歷時,頭一個地方,就是去的京城,十幾年前了。”
“關於蘇尚書,都聽說過什麼?”李夏看了眼郭勝。
這個問題有點兒大,郭勝猶豫了下,“蘇尚書進士出身,少年得志,都說他是因為妹妹做了貴妃,才三十幾歲就做了尚書,在下不這麼以為,蘇尚書主理吏部多年,從無差錯,這份才幹是明擺著的。”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