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成失神的盯著那空蕩蕩地龍椅,許久之後,才仰天一聲長嘆。
天京之戰,已趨進尾聲,清廷似乎是被太平軍鬧怕了,巴不得立即剷除這個困擾了他們十多年的心腹大患。然而。真正在圍困天京的,只有曾國荃部的湘軍,其餘楚軍、淮軍,或被外圍太平軍牽制,或是休養整頓,均未參切實的參與到圍城之戰中。
西太后令曾國藩速增兵天京城下。並令楚軍和淮軍加緊向天京推進。辛苦十餘年,這滅亡太平天國之期指日可待,如此奇功,曾國荃不肯輕易與他人分享,而這同樣也是曾國藩的意思。所以,各路湘系大員們都心領神會,不敢主動請戰。而楚軍方面,就算左宗棠有爭功之心,但杭州地戰事卻拖住了他的大軍。使他無暇抽出兵力調往天京。
唯一有能力與曾國荃爭功的,便是坐守江蘇,擁兵五萬之眾地曾紀澤。與當年地李鴻章不同。曾紀澤可是他們曾家的子嗣,他完全有理由率大軍奔赴天京,與曾國荃共享他們曾氏一族應得地榮耀。
不過,曾紀澤很瞭解他的這位九叔,這個人貪婪暴戾,即便是曾國藩也難制之,更何況是他這個做侄子的。這般奇功,只怕曾國荃是鐵了心的獨吞,就算是姓曾的也別想來分一杯羹。
然而。這所謂的“克復金陵,剿滅髮匪”的曠世奇功,曾紀澤卻根本不屑一顧。在此之前,他與太平軍的殊死而戰,那只是為了擴充他的實力,順便掃除東南半壁這個最有實力地競爭者。攻克天京,在清廷眼中也許意義非同尋常,但在曾紀澤看來,也不過是他的大戰略中的一步棋而已。
對他來說。最重要地是攻克金陵,滅亡太平天國之後該怎麼辦。
即使滅了太平天國,想要成就大業,光靠他的淮軍也是不夠的,湘軍絕不能裁撤,而這又取決於曾國荃是否能支援他的計劃。
“只要有更大的利益,我的這位九叔一定會鋌而走險吧。”曾紀澤遠望著茫茫江水,心中這樣的盤算著。
為了與曾國荃達成共識,曾紀澤命淮軍各團在蘇南整裝待發。先按兵不動。他自己則在胡雪參一個營的保護下,搭乘淮揚水師炮艦。前往天京前線與曾國荃共商大計。
“說實話,老子打心底裡討厭這傢伙,不過,沒有他的支援,這大事也做不成。沒辦法啊,沒辦法。”曾紀澤暗自感慨。
“大人,九帥估計是不會同意咱們淮軍參與到金陵之戰地,此番就算你親自與他商談,只怕也不會有收穫。”身邊的胡雪參在進言,看來他的這位九叔已是“臭名昭著”,不單是湘軍上下,連他的淮軍也知道曾國荃的是何等性情。
“他答不答應沒有關係,何況我這次去金陵,也不只是為了淮軍西進之事。”曾紀澤不以為然。
胡雪參一怔,頓生困惑:“大人那又是為了什麼事呢?”
日期將近,曾紀澤已經意識到,有必要向忠於他的下屬們透露此許意圖,他便反問道:“懷生,你說說看,洪秀全廣西起兵時,不過一流寇而已,為何卻能將八旗綠營軍打垮,進而能裂土稱王。時至如今,朝廷只能依靠咱們這些地方團練才能剿滅。”
胡雪參不明他為何忽有些問,他想了片刻,答道:“洪賊說到底不過一草寇而已,之所以能掀起這般風浪,無非是八旗綠營軍腐爛,毫無戰鬥力可言。咱們湘軍、淮軍上下一心,將士用命,領導有方,洪賊對付八旗綠營還行,但遇上咱們,那自然就不是敵手了。”
胡雪參點頭笑道:“你說的不錯,這十幾年來,八旗綠營的江北、江南大營,不知被髮匪破了幾回。若非我等力挽狂瀾,國家早已不知是何等地步。我們死了多少兄弟,才換來今天的局面,你倒說說看,到頭來朝廷會封我個什麼官爵。”
胡雪參道:“先帝似乎留有遺訓,誰能平定髮匪之亂,便封之為王。若是曾帥能被封王,那想必大人你所受封賞也必然不輕。”
曾紀澤冷笑一聲:“你覺得西邊地那位,會按照先帝遺訓論功行賞嗎?”
胡雪參嘆息道:“自康熙爺以來,漢人無論立下多大的功,最多不過封個侯爵罷了。若然封王,那可是史無前例,只怕滿人王侯們就會第一個站出來反對。依我之見,這封王之事,只怕是玄吶。”
胡雪參道:“何止是玄,根本就是不可能。可想而知,連父帥這樣立下千古奇功的人,都至多封個侯爵,我就不必說了,你們呢,只怕更差。而像勝保那樣的滿人,雖然是屢戰屢敗,但到最後論功行賞之時,卻必定比咱們這些出生入死,真正剿滅髮匪的功臣得到的封賞要豐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