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3部分

事,只怕有心人。和平解決並不意味著放棄武力,朕正是要以強大的武力威脅為和平統一保駕護航。擺在臺灣割據者面前的路只有兩條,要麼透過談判,和平迴歸中國,要麼朕之大軍踏平臺灣,他們淪為俘虜。朕相信臺灣那些割據者都不是傻子,他們應該分得清該選哪一條路。”

曾紀澤既下定決心,在不放棄武力的前提前,與臺灣展開談判,以期和平統一中國。

1874年1月1日,大陸方面正式宣佈停止對臺灣海峽的封鎖。幾天之後,在紀念同濟醫科大學建校十週年的校慶上,曾紀澤發表了一封《告臺灣同胞書》。

在該書中,曾紀澤指出,臺灣自古以來都是中國之領土,臺灣同胞與大陸人民血濃於水,兩岸之間有著割不斷的聯絡,無論如何,兩岸的統一是順應歷史潮流,無論是誰,都不應該做中國歷史的罪人。

大明中央政府已下令福建等沿海明軍停止對臺灣的武力打擊,解除臺灣海峽的封鎖,同時呼籲臺灣當局也結束軍事對峙狀態。兩岸之間可以透過談判,恢復貿易、通航、通郵等民間往來,以利雙方同胞直接接觸,探親訪友,文化交流。

兩岸應當透過交流,坦誠相待,消除前嫌,建立起良好的互相關係,在時機成熟之時,就如何和平統一進行磋商。

大明國力日強,臺灣經濟繁榮,兩岸只有攜手實現中國統一,方能完成中華民族之偉大復興,中國人才能在世界強國之林站有一席之地。凡是為一己私利,阻礙統一之人,都將是中華之公敵,華夏之罪人,人人得而誅之。

《告臺灣同胞書》一出,立時引起了轟動,訊息很快傳到臺灣,同樣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民主黨陣營代表著從大陸而來的所謂“外省人”,這些人思鄉情切,故民主黨內對和平統一是持積極態度。而共和黨陣營的主要支持者多為臺灣的土著,這些人對於統一的態度是比較冷淡的,或者說是他們更傾向於保持現狀。

對於大總統劉松來說,他身為“外省人”,從內心底裡希望有朝一日能夠迴歸故鄉,但統一之後,他的權力是否還能夠維持現狀,卻又是他對和平統一持懷疑態度的重要因素。

而更為重要的是,臺灣目前的制度,決定了劉松已不是“一言九鼎”的皇帝,他做出的任何決定,都將受到議會的監督,乃至全島民眾的監督。

在本屆任期將近,正在謀求連任的劉松來說,討好民主黨支持者固然重要,卻也不能就此失去本島土著的選票。

所以,不久之後,在臺灣最大報紙《海峽報》的一次訪談中,劉松表示:如果大陸能率先解除敵對狀態,臺灣願意給予積極的回應,對於開展兩岸經濟、文化等交流,他也是持支援態度的,至於兩岸是否要統一,怎麼一個統一方式,還要遵從全島民眾的意思。

劉松的回應是含糊不清的,但至少兩岸邁出了交流的第一步,兩個月後,經過秘密的談判,雙方達成了《海峽通訊協議》。

1874年3月7日,一艘來自於大陸的郵船駛進了基隆港口,時隔十年,兩岸終於恢復了斷絕以久的通訊往來。

第三百章 憶往昔

第三百章 憶往昔

從嚴格意義上來講,同濟醫科大學的前身——同濟醫學堂,是曾紀澤最早創辦的一所新式高等學府,經過這十年來的發展,已成為全國最好的一所醫科大學,為促進中國的醫學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曾紀澤以皇帝之尊,從南京趕到上海來出席同濟的十年校慶,除了表示對這所學校的重視,以及藉機發表《告臺灣同胞書》之外,還有另一個私人原因。

在當天的晚宴上,曾紀澤換下了漢服的禮裝,穿上了時下頗為流行的黑色西裝。說實話,儘管帝王之裝華貴無比,但只有此時,他才能回想起一點點現代的感覺。

晚宴上,他的目光始終不離那個人。而她的眼眸,卻也有意無意的回應著他專注的凝望。

宴席過半,曾紀澤找了個藉口先行離去,出得宴會大廳,轉了幾道林間彎路,在圖書館的噴泉旁邊,看到了她的身影。這麼多年過去了。那種默契依然不減,他一見她離開,便知她會在這裡等著。

月色撩人,泉水輕靈。

她一身的藍色長裙,金髮垂。肩,在月色的映照下,更顯動人。

曾紀澤信步走了過去,那些侍衛。們很識相的遠遠觀望,看起來周遭無人,但實際上,數十名便衣侍衛早已部署在四周的隱密之處,隨時監視著任何可疑之事。

“路易絲。”曾紀澤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