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中。繼續過著他們野蠻落後地遊牧生活。
而短命的元王朝也以事實證明,拒絕漢化的外族,很難獲得這塊漢化文化根深蒂固土地的長久統治權。
相比而言。滿人地漢化不但比較“徹底”。而且還俱有“創新性”。他們全盤地吸收了漢人地文化。並將其中不利於他們統治地部分剔除。如乾隆修四庫全書。他們又將漢人文化中地糟粕發揚光大。如“三綱五常”地思想在清朝發展到了極致。
正是因為這樣。漢人才被改造成沒有思想地奴隸。滿清就是依靠這種卑鄙地洗腦。逐漸獲得了漢人對他們統治地正統性地承認。
而一個政權一旦為民眾視為“正統”。那麼。“驅逐胡虜。恢復中華”這樣地民族大旗就將不再有原來那樣強大地號召力。
所以王運說什麼“天下漢人百姓群起而歸心”。只不過是一廂情願設想罷了。
曾紀澤幾句話將其中地因果難易講得清清楚楚。王運自信讀透天下之事。卻也自愧不如曾紀澤看得深刻。但他畢竟不是一般人。經曾紀澤這麼一提醒。思想境界立刻便有了一個提升。
“民心這東西。其實也易收買。對於普通地老百姓。可以施以小恩小惠。比如減些租稅。替他們伸以冤情。這些無知地百姓自然就會跟從。面對於士紳們。能爭取自然要想方設法爭取。爭取不到。那也儘量使他們保持觀望地態度。當然。什麼華夷之辨。保教保種地口號。還是會起一點作用地。做到這兩點。那就基本解除了一統天下地基本阻力。剩下要做地。就是看大公子你們怎樣施展兵略了。”
王運的分析不無道理,但卻忽視了洋人這個不能忽視的重要因素。不過曾紀澤心中自有決斷,也不需要給每一個幕僚都講得清清楚楚。王運,同樣只不過是他可以利用的一個人才罷了。
“這些具體的事,待拿下金陵再考慮也不遲,我身邊正缺先生這樣眼光獨道,謀略深遠的人才,既然先生與我有共同的目標,那就請先生留下來,助我一臂之力吧。”
對於曾紀澤地邀請。王運是欣然應諾。
在將王運收入幕下不久。遠在蘇州的韓殿甲給又給曾紀澤送來了一個好訊息,他主持下的蘇州炮局正式竣工。不久之前,已經投入到了生產之中。
槍炮槍炮,二者的重要性不分上下。而大炮又號稱是戰爭之王,可以說在那樣一個精確攻擊落後的年代,威力大,殺傷範圍廣的大炮,在很大程度上將是決定戰爭勝利的致命武器。
早在曾紀澤建立上海武器製造局,批次生產步槍之時,他就在醞釀著建立一座屬於自己的制炮軍工廠。但火炮的生產,對於技術地要求更高,尤其是對於炮身材料地要求,本國落後的冶煉技術,則是對火炮自產地最大限制。
儘管有大冶冶煉廠,以及很快就能投入生產的徐州冶煉廠,而且這兩座冶煉廠都採用的是西方先進的冶煉技術,所煉之銅鐵,基本能滿足槍炮生產的質量要求。但在火炮製造技術還不成熟之時,曾紀澤不可能將這些寶貴的資源投入到消耗巨大的火炮製造摸索中去。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曾紀澤決定將本國的火炮生產,全面的仿造普魯士克虜伯軍工廠。而該廠最著名的是基生產的效能優良的克虜伯鋼炮,在當時的世界而言,連西方國家的鍊鋼技術也未必很成熟。
1811年,費裡德里希。克虜伯在普魯士創辦了克瞄伯鑄銅廠,這裡克虜伯家族企業舉起的肇始,事實上,克虜伯是以鋼鐵起家。
費裡德里希。克虜伯過世後,其子阿爾費雷德繼承父業,在他的經營下,克虜伯公司有了迅猛的發展。由於鐵路的出現。克虜伯公司將經營範圍擴大到鐵軌和火車的車輪製造上,接著首先將著名的貝色麻鍊鋼法和平爐鍊鋼法引入歐洲。
有趣的是,阿爾費雷德為了證明其生產鋼地優質,於50年代開始製造槍炮,起初只有外國購買,在普魯士卻無人問津。直到70年代的普法戰爭中。克虜伯炮顯示了優良的效能,為普魯士的勝利立下汗馬功勞,為克虜伯企業在全世界範圍內贏得了很高的聲譽。
從此,阿爾費雷德才將克虜伯公司的經營重點放在向全世界銷售其鋼火炮和其他武器虎,成為著名地“火炮之王”。
當然,在這個時候,阿爾費雷德應該還在為他的優質克虜伯炮不被本國重視,擔憂其銷量問題而困擾。曾紀澤選擇在這個時候與克虜伯合作,正是天賜的良機。
目前曾紀澤的淮軍的主力炮是此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前裝炮。英國阿姆斯特朗廠生產的阿姆斯特朗前裝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