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提供的第一代電晶體跳頻步話機,全重不到十公斤,雖然通訊半徑只有十二公里,卻是進攻的紅軍中最受歡迎的裝備。一旦發現前方殘存的日軍火力點,只要拿起步話機,給總部報上座標,幾分鐘後,後方的火炮支援很快就到達,瞬間將前方的“硬骨頭”直接砸碎。
在進入租界的戰鬥中,前線的紅軍已經開始使用上這種充滿後世“美帝範”的呼叫後方火炮支援的戰術手段。除此之外,他們還可以透過這套步話機和周圍其他方向攻擊的友軍進行通訊聯絡以便互相交叉支援。
經過多年的努力,在1934年年底,德國人終於在實驗室裡製造出了合格的鍺半導體電晶體——也只是試驗室生產,離工業化大規模量產還有極大的距離。本著實戰檢驗的心態,這批試驗室生產出來的少量電晶體全部被用於製造無線電裝置,然後送到中國來進行實戰測試,上海是他們第一次登場使用。
漢娜並不怕電晶體的技術洩露給蘇聯人,在這個時代,電晶體的製造難度,要點亮這一科技樹,就好象後世製造航空噴氣式發動機一般,需要的是整個科技樹體系的完整完善才能做到。德國這邊有漢娜帶來的製造理論知識的支撐,又有非人類的超能力做輔助,也是用了整整五年的時間,才勉強在試驗室裡製造出了合格的電晶體,但離大規模的工業化量產的距離,仍然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歷史上,電晶體從貝爾試驗室誕生到安裝了四支電晶體的電晶體收音機大規模上市,中間也間隔了近五年的時間。
正在租界裡做大規模穿插做戰的紅軍各個突擊隊,每個突擊隊裡都揹著這樣一臺輕巧的無線電步話機。除了可以和總部隨時聯絡外,突擊部隊之間也可以相互聯絡。
這套裝置今年三月才剛剛研製出來,由於電晶體目前只能透過試驗室小批次生產,第一批產品只造了三十六臺,剛造好在就在林漢的要求下,全部透過空運的手段運到中國交給林帥試用。第二批生出來產品中有十二臺在戰前也被送到中國,不過全交給在上海秘密活動的嘲風除奸團使用,而現在這批裝置全被佈置在公共租界之中。
地下指揮中心裡,來自前線的戰鬥進展資訊不斷地透過無線電波傳送回指揮中心,這讓前線指軍官能夠隨時隨地知道一線部隊的進展情況。
“九連在十三號地區進攻受阻!日本人在那兒佈置了戰防炮,他們的坦克被擊中了,已經無法再前進。日本人在那兒佈置了三個交叉火力點,分別在147,151和160三個區域,戰防炮位置在151,九連要求我們重炮支援!”
正在不停地往嘴裡塞炒黃豆的林帥瞄了一眼面前的租界地形模型,那三個交叉火力點是三座三層高的建築,呈品字形排列。他們的位置很好,九連無論從哪條線路突擊,都會遭受三個方向的火力交叉射擊。
“用上了高科技,就不會打仗了,這可是壞毛病!”
林帥露出不滿的表情,往嘴裡扔了一顆黃豆,然後下令道:“准許支援!”
一旁的一位參謀指著地圖模型插嘴道:“這三個地點在先前已多次炮擊過了,但很快都會恢復火力。我們的炮兵陣地位置不好,打擊的效果不佳,尤其是151號目標,那裡背靠一座小山丘,正好形成死角區。日本人在這兒應當是使用添油打法,我們炮擊時,主力藏於地下室躲避炮擊,進攻時才冒出頭反擊,所以每次炮擊殺傷效果都不佳。”
“上甘嶺上用的添油戰術?”
林帥心裡嘀咕了一聲,又往嘴裡投入一顆黃豆。蘇區的時候,林漢和他談論解放軍在不同歷史時期針對不同的對手使用的不同戰術打法時,提到過類似的戰術。
參謀又指著地圖模擬上另外一個地點道:“這裡,127號區的4層高樓已經被六連拿下,只要把九二式步兵炮拆了,運上樓,就可以直接在這兒直瞄轟擊這三個區域,而且沒有射擊死角。我建議這兒的樓上架設數個臨時炮兵陣地,讓六連的人暫停進攻修整,運幾門炮上去,用他們的通訊器和九連直接聯絡,由他們根據需要隨時提供炮火支援。”
十五分鐘後,在地圖模型上編號為127,實物為“日產”大樓的四樓的數個窗戶處,四門九二式輕步兵炮的炮口從窗戶裡伸了出來。九二式步兵炮不過重二百多公斤,當年日本奸商為了錢偷賣給林漢,林漢拿了一門送到德國,漢娜立刻命人仿製了一批並大量用於援助紅軍,是紅軍中極受歡迎的輕步兵火炮。拆御後幾個人扛著就可以送上高樓然後迅速地組裝起來。(注:電影平津戰役裡有過這樣的場景)
“九連的谷連長嗎?我是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