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部下,並不太受現任宋委員長的待見。八月份紅軍對九江做出“擠壓攻勢”時,宋子文迫於長江航道被截斷的壓力,這才漢陽漢口和安慶各調了三個師入駐協防。
這六個師一左一右分別佈置在九江兩翼,左翼的三個師安置在九江和黃石之間,由顧祝同統籌指揮,右翼的三個師是俞濟時、薛嶽、孫元良各統率一個師,配合原有的九江五個師,負責九江和安慶之間的聯絡,總指揮是劉峙。兵力上看,從九江到安慶這一線,總共安排有八師主力,這還不算長江重鎮安慶的守軍。
這一佈置看似無可厚非,可是南京國民政府的軍隊,最大的問題就是山頭主義橫行,相互間的配合做戰從來都是極為糟糕的,這一個問題無是哪個位面都沒有解決。而在這個被穿越者林漢嚴重扭曲的位面,宋子文領導南京國民政府對手下的這些師長、軍長、司令的控制力就更是糟糕。名義上宋子文和陳誠、顧祝同、劉峙為首的黃浦江浙派達成了同盟,但實際上這種同盟的密實度,由於其威望不足,遠不如常凱申時代常凱申對這些實權派的控制力強。
也因為明白這一點,1933年後宋子文在英、美、德各國政府的支援下開始訓練新軍,重整武備時,從一開始就打定主意練屬於自己的“宋家軍”。這一年半來,他自己一口氣連搞了三個所謂的“稅警團”,名為團,實際上卻是以“師”為級別配製的。只是這三個裝備最好的師被他視為命根子放在老窩看家,一支都沒有派出來。頂在前線的也都是顧祝同、劉峙、陳誠這三家的部隊。
沿長江一線布開的十一個月師,表面上互為犄角,緊密聯絡,看似牢不可破,實際卻是一個佈滿破洞的篩子。這十一個師名義上是歸於顧祝同、劉峙、陳誠三家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