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裡,日本國力蒸蒸日升,國內卻經常爆發“米騷動”的原因之所在。也弄白了,日本現在所走的“殖民地軍國主義”的道路,是無法給日本人民帶來真正幸福的道理。
首先交上來的,是來自名古屋地區的救災報告。報告的內容基本都是告狀信。名古屋地震,大災前由於得到大和撫子預警,日本損失輕微。而災前中方依李華梅的要求,特地準備了一批上好的帳篷類救災物資在地震前就捐獻給日本。
依李華梅的要求,這批帳篷故意都是製作精良,令人愛不釋手的“高檔貨”,足有五千頂之多。然而這批本應當送到災區的帳篷,卻在物流過程中,被各方勢力層層苛扣,抽水抽成抽得無影無蹤,最後竟一頂都沒有送到災民手上。
早就料到會有這種事的大和撫子事先派人留神重點關注,遞交給天皇報告書裡,清楚地點明瞭這批物資的去向,他們全部被陸軍部的人和地方財閥聯手瓜分了。
如果陸軍部的人以軍事需要為藉口私吞這批物資還情有可原的話,那些有錢勢的財閥以受災為名吞了這批物資,就實在太說不過去了。遞給交給天皇的照片中,甚至還有一張是北海道非地震區出現的中國帳篷的照片,使用者是某個財閥大佬的兒子,他正用這頂救災帳篷用於個人的渡假用途。
這批中國捐獻給日本的帳篷,是中方按林漢和李華梅的要求,特意請歐洲的設計師設計的,外形、色澤、圖案都設計得非常漂亮,使用的材料的也是最好的,除了帆布外,還在外面加上了一層絲稠外襯。
而中方對歐洲設計師提出設計標準時,要求不是實用為第一,而是要足夠的“華麗”、“漂亮”、“有型”,讓人見了就想據為私有。
這批物資捐獻給日本後,貪婪日本各級官員和財閥頭目果然上當,紛紛伸手,將這批漂亮的中國帳篷“吃”得乾乾淨淨,一頂不留。
不光是中國帳篷,提前從南洋運來的菲律賓大米等救物資,同樣在國內也被人有意地以次充好替換掉了。動手的人,依舊是和財閥勾結的地方高官。
向崇仁天皇打“小報告”的,無一例外皆是下中下層辦實事的“小官”。想要上位、升官,沒有比在天皇面前打自己上級“小報告”更有效的辦法了,所以在這事上皆十分地熱心。
名古屋地震後救災的種種黑幕,只是天崇仁看到的許多壞訊息的一部分,這些訊息傳到崇仁耳中後,心中愈加不滿。
來自前線中下層軍官的各種抱怨不滿,也是一堆堆。
此外還有日本國內各個軍工所裡的技術人員,偷偷向天皇報告的,軍工生產中的各種“貓膩”,具體的內容大至有:以次充好,翻修的舊貨充新貨,招標時收買軍中相關人物虛開高價等等種種黑幕——不過,這兩年來崇仁天皇經過無數黑幕洗禮,耐受力早已遠勝常人,對此早已麻木。
此外還有來自南洋派遣軍中“暗子”和李華梅安排的調查人員的報告,具體的內容是每年日本從南洋掠奪來的貴金屬、礦產、糧食等各種資源,進入日本後流向的年度總結報告。
所有的報告都指向了同一個答案:日本在南洋殖民搶得的好處,絕大部分的紅利,依舊象從前般被國內各大財閥吃得乾淨。
而各種資料包告統計起來,和另一份報告對比之下,令崇仁天皇惱羞成怒的是,他發現了一個“可笑”的事實:戰爭爆發三年來,日本國民享受到的最大好處的來源,居然是被上層高官反覆詬病,要求取消的棉蘭島的“皇產”。
依李華梅的意見,日本在棉蘭島的殖民,打著“皇產”、“皇田”的旗號,完全跳過了國內財閥,直接透過海軍陸戰師,以海軍部為首腦,海軍陸戰師的家屬為骨幹在掠奪這兒的資源。所獲好處紅利,一分為三,一分直接劃歸海軍,一份歸參予的軍人家屬,一分歸天皇處置。
崇仁天皇將歸屬自己的收益基本都變成福利以“平價”賣給平民。這種無本生意不過是讓他少賺點,卻成了戰爭三年來日本平民所能享受到的“最大善政”。而就是這份善政,在日本國內還是受到了不少壓力以及各方財閥有形無形的抵制。
這樣的情況,崇仁天皇不是到1945年才知曉,早在幾年前,隨著他和中下層官員的直接接觸日漸增多,就逐漸自發意識到了。
在聽完下層關於1944年的匯告後,崇仁天皇疲倦地對大和撫子道:
“我真羨慕斯大林和希特勒,至少他們可以按照自己的設想真正地改造一個國家。”
在李華梅的暗中影響下,這幾年崇仁天皇也意識到了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