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39部分

能讓鄉親們過上這樣的日子,我盧某人幫你也心甘情願。”

看著盧文昭,韓立洪心裡也不由嘆息一聲。

他嘆息,是為盧文昭,也是為張越明。

七七盧溝橋事變之後,盧文昭毅然將家產賣掉,將舉華棉織廠遷到了重慶。

千里迢迢,風霜雨雪,一番辛苦自不必說,到了重慶,盧文昭重新辦廠,他不計利潤,招收了重慶的500多個難民進廠做工。

當年的《新華日報》的記者報道,為了支援抗戰,盧氏的舉華棉織廠幾乎是零利潤生產。

當時的報紙與電臺很是表彰了盧文昭一番,政府負責人也信誓旦旦地承諾:“抗戰勝利之後,一定加倍補償盧先生的損失。”

盧文昭這一做,就是八年,但是,他卻萬萬沒有想到,抗戰勝利之後,國民黨政府的補償成了一句空話,簽訂的協議也成了一張廢紙。盧文昭前去理論,當年承諾的負責人閉門不見,政府職能部門卻矢口抵賴,說政府從來沒有過這樣的承諾。

而且,更為嚴重的是,舉華棉織廠舉債經營多年,已無力繼續經營下去,就要關門停產。訊息傳開,工人們就開始搶奪工廠的機器裝置。盧文昭聞訊前去阻攔,竟被亂砸亂搶的工人們踩踏成了重傷,盧文昭住進了醫院。

舉華棉織廠遭此搶劫,很快成了一片廢墟。盧文昭出院之後,萬念俱灰。是啊,他當年救濟過的工人,竟然成了破壞他工廠的亂民。答應過給他補償的政府,竟然也矢口賴賬。他出院後,在報紙上發表了一篇心酸感慨的文章,他在文中悽愴地質問:“有誰能告訴我,是先有雞,才有蛋?或者,是先有蛋,才有雞?還有誰能告訴我,是先有這樣的國民,才有了這樣的政府?或者,是有了這樣的政府,才有了這樣的國民?”

悲憤填膺,直似天問,卻無人應答。

盧文昭和張越明的遭遇雖然不同,但其實質又何其相似,他們的遭遇都直指人性最殘酷最深刻的一面。

現在,兩人都在,韓立洪心頭受到的觸動更深。

心頭沉鬱,韓立洪道:“盧先生,客氣話我就不說了。第一件事,我需要您建一所西醫院。”

保定城已經一所外國人辦的條件很好的教會醫院,韓立洪為什麼還要他辦?盧文昭一時沒有反應過來。

韓立洪解釋道:“如果日本人來了,那我們與日本人的戰爭必將殘酷至極,而救治傷員毫無疑問將是極為重要的。”

盧文昭反應過來,他點了點頭,道:“好。”

韓立洪道:“如果日本人來了,我們就可把醫院整個搬到這兒來。此外,還可借醫院的名義儲存大量的醫藥物資。到時,我們不僅可以滿足自己的需要,還可以給其他抗日的力量提供幫助。”

盧文昭乾脆地道:“沒問題,還有什麼?”

韓立洪道:“我們需要製作武器彈藥的簡易工具裝置和經驗豐富的大師傅。”

愣了一下,盧文昭道:“韓先生要製作什麼樣的武器彈藥?”

韓立洪解釋道:“武器是地雷和手榴彈,彈藥是用打過的子彈殼做子彈。”

盧文昭點了點頭,難怪韓立洪要找他。

他本家是開中藥房的,而中藥房實際上也是中醫院,開西醫院自然要比別人輕車熟路。

從岳父那兒繼承來的紡織廠有很多機器裝置,廠裡的師傅轉行做武器也要比旁人容易的多。

盧文昭點頭同意。

這兩件事都需要時間,得慢慢來,韓立洪又道:“盧先生,還有一件事,在儲備的所有物資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炸藥。”

凝神想了想,盧文昭道:“沒問題,交給我好了。”

剩下的,像電話什麼的都是小事兒了。

一旁,不要說王老鍾和李德山,就是張越明都聽得一愣一愣的。

酒宴結束後,王老鍾和李德山走了。

看著兩人離去的背影,韓立洪默默不語。

他把票兒的手下引入冉莊,和請王老鍾、李德山做今天的陪客,固然都是正常的,該做的,但其中也未嘗沒有制衡的意思。

送走了王老鍾和李德山,韓立洪陪著盧文昭和張越明到澡堂子洗了個熱水澡。

這個澡堂子在盧文昭看來,自然是簡陋的很,但他今晚這個熱水澡洗的舒服,從未有過的舒服。

' '

四十五章 又捅破了一次窗紙

洗完澡,三人誰也沒有睡意,他們圍著一盞油燈,坐在坑上,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