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雲貴召集錢江、朱昌琳、魏鶴林以及上海王利賓推薦的十餘名華人買辦,共同商議制定《太平天國上海海關關稅細則》和《太平天國上海海關辦理章程》兩個制度性文稿。
一連兩天,眾人商議、討論不休,逐條逐項的加以規定,蕭雲貴則是根據後世自己做生意偷稅漏稅的一些經驗之談來對這個細則和章程加以圓滿。
這天洪韻兒帶著王利賓趕回上海來,她在大營內見到了蕭雲貴,這傢伙光著膀子和一群文人、洋行的華人買辦們埋身在一摞摞厚厚的文案後面。洪韻兒有些好笑,上前去隨手拿起一本來看,卻是清廷上海海關去年登記報關的詳細記錄文稿以及繳稅記錄、以及查驗記錄等等。看到這個,洪韻兒明白蕭雲貴是想制定自己的關稅細則,當下忍不住啞然失笑起來。
蕭雲貴聽得這熟悉的笑聲,抬頭望去,果然見到洪韻兒俏生生的站在營帳門口,當下大喜過望,上前幾步道:“宣嬌,你可來了,我都忙得暈頭轉向了。”
洪韻兒笑著走過去把蕭雲貴的外衫拿起給他披上,口中低聲道:“你這個傻瓜,這種事何須你親自操辦?這種事都要你親自辦理的話,你就算長了三頭六臂都不夠使的。”
蕭雲貴瞪大了眼睛道:“我這是在帶著大家制定海關關稅細則和章程,弄好了是要和洋人談判的,不搞得嚴謹些,那些洋人又會挑毛病。”
洪韻兒掩口笑道:“就算再嚴謹的東西我也能挑出毛病來,你沒弄明白當中的關鍵。你看你找來的這些人,朱昌琳、魏鶴林這些人都是國內商人,他們熟悉洋人那一套麼?”
蕭雲貴皺眉道:“我這裡還按著王利賓推薦的名單找了十幾個在洋行做買辦的華人來幫忙的。”
洪韻兒淡淡的笑道:“他們在洋行做買辦,說白了只是做跑腿的事,海關關稅事關國家稅收**,是一個全面而系統的東西,他們怎麼可能搗鼓得出來?”
蕭雲貴抓了抓頭,難怪弄了這兩天他只覺得越搞越頭暈,似乎雜亂無章都找不到頭緒。
洪韻兒拉著蕭雲貴坐到一邊低聲說道:“你是西王,只需要用合適的人做合適的事就行了,不必事事都親力親為,一個人的力量有限,團隊的力量才是最大的。這個海關關稅的事,你我其實都不在行,咱們軍中在行的人幾乎沒有,我建議咱們還是聘請洋人來辦比較合適。”
蕭雲貴啊了一聲說道:“這不行吧,自己國家的關稅細則居然要洋人來定?”
洪韻兒輕輕一笑道:“你想差了,我們請洋人理定的關稅細則之後,用不用還是我們說了算。人家有著上百年的海關稅收經驗,理定出來的東西一定很全,請洋人理出來,我們刪掉對我們不利的條款,或是增加上有利的條款後,再進行頒行不是便捷得多麼?我向你推薦一個人,你找找看,要是能找到這個人,他制定出來的海關關稅細則一定會很全面。”
蕭雲貴問道:“什麼人?”
洪韻兒緩緩說道:“他叫李泰國,是個英國人。”
第二百四十九章海關顧問
大帳內蕭雲貴聽了洪韻兒的話後,有些疑惑的問道:“李泰國?英國人?他是什麼人?”
洪韻兒微微一笑說道:“李泰國,英文名horatianelsonlay,英國人,其父曾任英國駐廣州第一任領事。李泰國10歲來中國,在父親的培養下成為一名“中國通”,先後擔任過英國駐廣州、香港和上海等領事機構的翻譯秘書、代理副領事等職。歷史上22歲的李泰國在1855年6月出任江海關管理委員會的英方司稅。他上任以後,大刀闊斧進行改革,實施外洋船隻進出呈驗艙單,必須詳盡,否則處罰或沒收,各稅須照徵照繳,掣發稅款收據,制訂了《各國商船進出起卸貨物完納鈔稅條款》等規章制度。上海道吳煦向朝廷奏稱,自李泰國經理夷稅徵收之後,稅鈔大有起色,按年比較,銀數倍增。1859年,江海關稅課收入高達263萬兩,是戶部定額的60倍,李泰國於是博得清政府的信任。”
蕭雲貴摸著絡腮鬍子道:“唔,聽起來是有些本事,他現在在哪裡?”
洪韻兒玉手抱胸道:“他現在是英國領事館的翻譯秘書。”
蕭雲貴一拍大腿道:“我記起來了,前幾天文翰、密迪樂等人來這裡吵吵鬧鬧的時候,他們身旁跟著一個年青的英國人,好像是翻譯,名字就叫李泰國,只是當時沒留意。”跟著蕭雲貴眉頭皺起說道:“可是用洋人來搞海關真的合適嗎?”
洪韻兒笑了笑說道:“滿清的舊海關制度,雖然獨立自主,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