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蒙古人先佔領了北京城,金朝也有要退回塞北去的想法,只是後來被蒙古騎兵攔住了去路,只能向南遷徙,最終難逃覆滅。
不過這個時候清軍的主力猶在,如果讓他們順利的撤到了關外去,這五六十萬軍隊集中在那麼小的地方,中華軍想要拿下遼東可就不如現在這麼簡單了。
怎麼辦?一定要托住鰲拜,不能讓他的軍隊順利的撤走。
九月初,北京城裡傳出朝廷要放棄北京,撤回關外去的訊息,儘管很多人早已猜到了朝廷會走這一步,不過等到訊息傳出來,還是造成了極大的震動,不僅是很多漢人感到惶惶不安,而且一些在北京周邊定居很久的旗人也感到難以接受,這些都是既得利益者,漢人大多是在滿清入關之後投靠他們的,自己的根基其實還在中原,而朝廷要統制天下的漢人,就必須要重用他們這些漢臣,可是如果朝廷退回到關外去,關外是沒有漢人的,那麼朝廷自然也就不需要他們了,而且漢人在遼東是被當做奴隸和下等人對待的,所以他們自然是不願意前往的。
至於那些旗人,他們反對的理由就更簡單了,因為清軍入關之後的圈地令,使得北京及其周邊的大量土地都被滿清貴族尤其是八旗子弟給圈佔了,這個時候儼然已經成為了他們的產業了,要是清軍撤回關外去,那麼他們的這些產業就沒有軍隊提供保護了,自然也就不可能維持,而關外的土地不僅稀少,而且這個時候大多在他們前往關內的時候已經甩賣出去了,回去之後自己就失去了安身立命的本錢了,由儉入奢易,由奢入簡難,習慣了錦衣玉食的生活,你讓他們再回去過茹毛飲血的生活,他們自然是不會幹的。
不過這些人的反對聲音再大,也不能改變康熙心裡的決定,這件事情既然已經被人捅了出來,趁著它還沒有傳到中華軍那邊去,清軍更要抓緊時間的進行撤退安排了,不然就想走也走不了了。
康熙皇帝畢竟年幼,他沒有仔細的想一想,這個訊息是怎麼洩露並且傳播開來的,如果他再老練一點的話,他應該就能意識到了這時候事情有點不對勁。
中華軍早就得到了安插在北京城的探子發回的情報,在得到這個訊息之後,項玉立刻下令山東的中華軍拿下濟南城,切斷鰲拜從山東這邊撤退的路線。
不僅如此,他還下令湖北的中華軍趁著嶽樂從陝西、山西一帶撤退的時機,趁機拿下這些地方,然後一路追擊嶽樂的軍隊,這支軍隊康熙皇帝肯定不會輕易的放棄,因此,只要將嶽樂托住,清廷撤退的速度就會下降很多。
這個時候從南洋的呂宋群島、加里曼丹島、蘇門答臘群島上運來了大量的糧食,這給中華軍的行動提供了充足的糧草支援。
第三百九十五章插翅難逃
鰲拜在接到康熙的下令之後立刻下達了撤軍的命令,他已經明顯的感覺到了對面的中華軍正在整軍備戰,如果他再不撤軍的話,中華軍很有可能就會發動對南京城的進攻了,那樣一來他就走不了了。
九月十號,清軍趁著夜色悄悄的從南京城內撤出,大軍靜悄悄的迅速離開城池,向北進發,一個晚上的急行軍之後,到了天亮的時候,清軍距離南京城已經有六十里的距離了,這個時候大家都疲憊不堪,士兵們又累又餓,再難繼續前進,於是鰲拜只好下令就地起鍋做飯,吃完早飯之後繼續前進。
清軍士兵聽到主將的下令之後,紛紛找個地方躺下休息,一晚上沒睡在加上高強度的行軍,使得他們每一個人都感到十分的睏倦,而火頭軍儘管也十分的疲憊,但是因為自身的工作和職責的原因,所以還是勤勤懇懇的埋鍋造飯。
很快,清軍的隊伍中間傳出了此起彼伏的鼾聲,以及嫋嫋升起的炊煙。
鰲拜也是一晚上沒睡,眼睛裡面都佈滿了血絲,鰲拜這個時候已經五十多歲了,歲月不饒人,加上這幾個月的殫精竭慮,他的頭髮已經開始花白了,不過由於習武的原因,所以光從體格上看依然是十分的健壯。
鰲拜騎在馬上,在清軍隊伍中間巡視,他的眉頭一直緊皺著,心裡似乎在想什麼事情,而這個時候二十多萬清軍的陣型拉得很開,足足有四五里長,這個時候中華軍應該已經發現了他們撤離了南京城,對方如果這個時候開始追擊的話,只需要四五個時辰就能追上他們,因為清軍這邊的移動是在是太慢了。部隊中間有太多東西都拖累了行軍的速度。
鰲拜巡視了一會,見到在外面警戒和巡邏計程車兵的精神還算是不錯,沒有人偷懶,心裡這才稍稍的放心了一些。
不過,就在這個時候,天空中傳來了一陣尖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