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萬。
其周邊附屬郡縣包括:
遼東屬國,治昌黎(今遼寧義縣)。領五縣:昌黎、扶黎、賓徒、徒河、房縣、險瀆,人口兩萬。
遼西郡,領五縣:陽樂、臨渝、肥如、海陽、令支。其中只有陽樂在遼東勢力範圍內,其餘四縣,均為幽州公孫瓚控制。人口不足兩萬。
玄菟郡,治高句麗(今遼寧瀋陽東,非高句麗國)。領五縣:高句麗、候城、西蓋馬、遼陽、高顯。人口四萬三千。
樂浪郡,治朝鮮(今朝鮮平壤南)。領18縣:朝鮮、佔蟬、遂城、讓邯、渾彌、增地、驪望、鏤方、樂都、灞水、屯有、含資、提奚、帶方、海冥、昭明、列口、長岑。人口二十五萬。
青州東萊郡,治黃縣。領十二縣:黃縣、嵫國、曲城、掖國、當利、盧鄉、牟平、東牟、昌陽、長廣、不其、黔陬。除不其未納入遼東勢力之外,其餘十一縣,合計人口四十二萬,超過以上所有郡縣的總和——中原就是中原,真不是邊郡可比的。
中遼郡為公孫度從遼東分出,故算在遼東郡內。
也就是說。至漢末時,遼東及其周邊郡縣總人口,合計為四十萬,尚不及青州一個東萊郡多。當然,這是漢末的統計,到三國亂世來臨時,這個數字就反了過來。
當天下紛亂,中原天災**頻仍時,遼東諸郡中,除了遼西與遼東屬國在二張叛亂時迭遭摧殘。人口損失較大外,其餘郡縣,非但沒損失,反而略有增長。反觀青州這個黃巾為禍最烈之地,人口損失最為慘重。至公孫度遣柳毅、公孫模渡海南取東萊時,昔日四十餘萬人口的東萊郡,只餘不足十五萬了……
東萊的人口損失,並不是說這些丁口都死於戰亂。事實上死於戰亂的不過三分之一,另三分之一被裹脅為亂賊。還有三分之一,則渡海入遼東了。這就是遼東人口最大一塊來源——流民。
自馬悍接手遼東,編籍入冊的流民就達三十五萬之多,半數來源於青州。加上遼東諸郡四十五萬人口,以及他這兩年努力從中原引入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