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汲二縣,西面是莽莽蒼蒼的太行山脈,北面是冀州袁氏,南邊是河南馬悍勢力,而東面百里外則是兗州曹操勢力——這是典型的三不管地帶,加上地形複雜,山川險惡,無怪乎當年的鹿腸山黑山軍會成為袁紹的心腹之患。
當然,事情也要分兩方面看,雖然三不管地帶有利於躲避追剿,但被袁紹、曹操、馬悍、張楊四大勢力擠壓,黑山殘匪玩點打家劫舍的勾當可以,但想再弄出什麼大動靜已不可能了。
甄沁這一支隊伍,因為她的特殊身份,算是半官方的背景,在冀州行走,每到一縣,皆有當時駐軍護送。安全無虞。而進入河內郡,也有張楊保證安全——眼下河內、河東兩個勢力,與雒陽方面的關係還是相當親密的。
因此,對於趙英姿二十女騎衛、阿蘇十狼騎、施彥三十護衛而言,真正需打起精神、全力警戒的,就是從朝歌至獲嘉這一百五十餘里的路程。這片區域是冀州與河內的軍事緩衝區,兩邊都不會派兵護送迎接,一切,只能靠自己。
與施彥的緊張與惴惴不安不同,甄沁也好。趙英姿也罷,甚至阿蘇都面帶輕鬆。她們北上時也曾經過這裡,更碰到了黑山殘匪,但對方遠遠看到白狼騎兵所持的狼頭大旗,便沒敢妄動,在車馬後尾隨了一段路,很快消失無蹤。此後又碰上幾支盜匪,也是如此,毫無疑問。必是懾於白狼軍之威——馬悍大敗西涼聯軍的訊息,早已傳遍天下。這還是在馬悍隱瞞了殲滅南匈奴去卑的訊息下取得的威勢,若讓這些匪徒知曉縱橫河內的南匈奴精騎盡亡於馬悍之手,只怕遠遠望見狼旗掉頭就跑。哪還敢尾隨?
有恃無恐之下,警戒也是外緊內松。甭管有沒有盜匪,反正也是盜匪怕他們而不是他們怕盜匪。
按照行程,這一百五十里。要走兩天。第一天很順利的行至汲縣,其間只出現過一夥盜匪的蹤影,不過還沒等靠近。就被阿蘇率一伍的白狼騎兵驅逐,此後再無賊蹤,想必是賊人相互通風示警了。
施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