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與兩個兒子商量之後,覺得也有道理,反正這聯姻之事只是剛剛提出。略有眉目而已,若要定下來,少不得還要來回遣使勾通,短時間內定不下來,不如就讓她們姊妹前往雒陽一行,能拜見天子、公主,這可不是什麼人都能有的機會。
至於甄榮,姊姊與小妹都去了,她這樣的“閒人”,又豈有不去之理?
與甄氏三姝一同出發的。是兩萬斛麥粟、八千斛黑豆、二十車乾草、五百匹麻布及牛羊千頭。這些都是甄氏的饋贈,端稱得上是大手筆。不過,這些物資是沒法運送到雒陽的,別說袁紹不可能讓一支運輸大隊在自家地盤上招搖過市,資助他人,就算袁紹真答應了,從中山到雒陽,行程兩千裡,耗時兩個月。五百護丁押送,只怕東西送到雒陽後,連一半都剩不下。
這大筆糧草要送的地方其實很近,即距毋極不過百里的常山元氏縣。常山國是袁紹的治下。東西是送給袁軍的沒錯,但嚴格意義上說,其實是送給雒陽的。這繞口令般的說詞,只說明瞭一件事:馬悍與袁紹的糧食置換交易達成了。
董昭本就是一個高明的說客。又帶著大將軍的冊封而來,還有一成的利好,尤其遼東勢力與冀州勢力並無衝突。彼此更有合作基礎……無論從哪方面看,袁氏集團都沒有理由拒絕。只不過,無論是馬悍還是袁紹,都沒想到,交易雖達成了,但最先試行的,卻不是東萊,而是中山甄氏。
按雒陽與鄴城達成的協議,甄氏這筆援助將會直接送到元氏,由常山相出具簽押,然後甄沁帶著這份簽押前往鄴城複核,並領取扣除一成利之後簽押副本,返回雒陽後交與馬悍。剩下的提糧運輸之事,就與她無關了。
當然,名義上是甄沁主持此事,但實際上不可能由她出面,負責此事的,是甄氏的忠僕,施彥。此時的施彥,已經成為甄府的護衛大頭目。對於此次能前往雒陽拜見數年不見、已身居高位的馬悍,施彥還是相當高興的。
運糧隊很順利將糧草送到元氏(常山國治所),並取來國相簽押——這個自然,從來只有要東西難,送東西就簡單多了。
糧草送到,五百護丁自然返回中山,而護送甄氏三姊妹的任務,就落到了趙英姿、阿蘇及施彥所率的三十護衛身上。
自出常山之後,甄榮與甄洛這對姊妹就顯得極為開心,長這麼大,她們最遠就去過常山,而現在,她們要去的地方,是雒陽。
從中山毋極到雒陽,途徑常山、趙國、魏郡、河內四郡國,行程將近兩千裡,除河內之外,其餘三郡國都在冀州境內。自當年袁紹與黑山軍常山大戰之後,黑山軍已被壓在太行山內,除了偶爾騷擾,大動作是不敢的了。西面黑山軍不敢動,北面公孫瓚不能動,東面孔融只求你別動,而南面的曹操,更是要動就一起動(同盟)。
如此一來,冀州四面無敵,在袁氏治理之下,不說安居樂業,歌舞昇平,但最起碼道路寧靖,匪寇絕跡,這一點,甄沁、趙英姿等人北上之時,就已深有體會。
一路無話,大半月之後,終於來到第一個目的地——鄴城。
鄴城是魏郡郡治,此時是袁氏集團的大本營,而在歷史上,若干年後,它也將成為曹魏集團的新都,而曹魏的“魏”正源於此。
漢末三國,天下大亂,幾乎每一個城池都遭受過蹂躪,連雒陽、長安都逃不過劫難,遑論其餘?鄴城最近一次浩劫,在初平三年,黑山軍勾結內賊,血洗鄴城,屠城、殺太守、劫袁氏滿門,若不是出了個“吃裡扒外”的陶升,幫袁紹搶回老婆兒女,估計他有得哭。
鄴城血案,成為引發常山大戰的導火索,而盤踞河內的黑山軍,更是被暴狂的袁軍連根拔起。
時隔數載,鄴城已從那場浩劫中恢復過來,城郭阡陌縱橫,城內人流如織,馬市、金市聚集著四方客商,南北貨物,東西物資,在此集散,流通四方。
“前番急於返家省親,雖途經鄴城,卻並未入城一觀。如今看來,這鄴城之繁華,尚在雒陽之上呢。”
在鄴城最大一家客棧二樓之上,甄沁、甄榮、甄洛姊妹,梳洗清潔,換上輕薄紗衣,臨軒而望,頗為鄴城之繁華而讚歎。
甄榮偷偷望了一眼悒悒不樂的小妹,掩嘴輕笑:“景物再繁華,有人也心不在焉。犯愁怎麼見她未來的……嘻嘻。”
甄沁淡淡道:“能見固然好,見不到也無妨,相比那位袁二公子,阿姑與二位兄長更希望你們能見天子與公主。”
鄴城見袁熙,本就是甄沁的一個藉口而已,藉此吸引小妹跟隨前來,實際上她壓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