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仰視。根深蒂固的尊卑觀念,促使以梁山王為首,郡王們、官員們…。能出現在這裡的人們,在雪地匍伏拜下。
無數聲山呼,匯成一道洪流:“臣等拜見太子千歲,千千歲!”
龍家兄弟的心最為激盪,每個人面上流下熱淚。因為他們眼尖和過於迫切的心情,居然透過太子繁瑣的儀仗看到後面。那後面一樣有班劍、立瓜、臥瓜等,紅彩畫雲鳳傘也隱隱可見。
那是壽姐兒。龍家兄弟淚流的就更兇,這傘是公主儀仗,只能是加壽的。
太子命起,梁山王請殿下入城,按聖旨上寫的,前往輔國公府。太子客氣的請王爺和郡王們同行,龍懷城身為主人跟去,餘下的龍家兄弟及官員等人靜候,下面過來的果然是加壽儀仗。
太子妃在拉薩已露臉面,太子不許她坐在馬車裡。大紅宮衣大紅雪衣的加壽,頭戴鳳冠,金繡鸞鳳衣,織金雲霞文,神采弈弈,氣勢已出,女官帶馬,緩步而行。
在經過眾人跪伏面前,對女官示意。女官命起。又命龍二龍三龍六龍七四將軍,和沒有官職的龍四公子進前。
五個人熱淚止不住,在大家的豔羨神情中端莊而起,對著加壽躬下身來。
“舅祖父可好?”加壽殷殷地先行問候,又問伯父們身體可好,小十叔叔可好。
“好。”五個人已忘卻怎麼回話,只回這一個字,就緊緊閉上嘴,不然怕眼淚流到口中。
城外風雪到,加壽不能由著性子表示她的孝敬,而把別人一起晾在這裡。當下即命進城,龍氏兄弟和官員們恭送而去。
杜氏這會兒恭敬的心還來不及,誹謗丈夫的心也就下去。
官員們還不能進去,他們還沒有接完人呢。加壽進城以後,後面兩面大旗迎風招展,兩面都是赫赫名聲。一面梁山王府,一面鎮南王府。梁山王府旗下三個主人,梁山老王腰板兒挺直,帶著一對少年男女在左右。
不用說,一個是蕭戰,一個是加福。
蕭戰手中還有一面旗子,小王爺親手舉著,裹在他家大旗的後面。大家一看,上面寫著:正宗袁二,只此一家。
眾人盡皆愕然,不懂這是什麼意思?
再看後面,彷彿有些明瞭。後面一行人,為首的春風滿面好個容貌,雪白的臉兒,直條條的鼻樑,眸光犀利一如在軍中之時,正是本地長大的忠毅侯。
和侯爺並進的,是華麗的大轎。認得的人恍然大悟,這轎子是國夫人的制,這一位是與國夫人同例的忠毅侯夫人。
如果說加壽姑娘是全國姑娘中第一人,定親後就養在宮裡,沒過多久,她的爹上金殿退婚,結局是為女兒爭來每個月的份例銀子,更養在宮裡出不來。以後,又因為“莫須有”的閒言而位同公主。她的母親侯夫人是全國侯夫人中第一人。
這是一個聽到過的人都感動的故事,忠毅侯原本應該襲爵永國公,但他不願意和舅父輔國公並肩,辭去永國公,改為忠毅侯。但侯夫人安氏不改,享國夫人制。此時她的大轎,就是國夫人的轎子。
在這個轎子上面,一面大旗威風不減兩家王府,上書:袁二。
前面小王爺手中的正宗袁二的由來,也就可以解開。
有人在心裡暗笑,這是跟岳母爭風嗎?但往後再一看,嘴角抽抽的忍俊不禁。
過去的太子儀仗,公主儀仗,都逼視八方的感覺。國夫人的轎也精美可看。而這後面的一堆旗子……興許有人認為這叫更中看。
花花綠綠的小旗幟,胖頭胖腦的小孩子。四匹小馬上,各有肥白、清秀、美貌和俏麗的人兒,又有一匹高頭大馬上坐著兩個人。五面旗子,一面“元皓二爺在此”,一面“正經爺”,一面“好孩子”,一面“小紅二爺”,一面“六二爺,看過來這是六二爺”。周邊畫著不知是怪鳥或是異獸,有通紅的,也有碧綠的,看上去整一個群魔亂舞,外加十方鬼殿。
袁訓下馬和龍氏兄弟見禮,今天是冠服,不用裝扮也壓餘大人一頭,對餘大人笑容可掬不曾失禮。餘大人精神抖擻也壓不過侯爺,倒他黯然神傷。
很想寶珠下來見見,餘伯南對大轎流連。袁訓見到,把他視線帶到十方鬼殿那裡去,順勢用自己身子擋住寶珠大轎,再對關安擺個手勢,關安會意請夫人大轎進城。
餘伯南不死心踮一踮腳尖,袁訓又擋一擋他,以手指著:“哈哈,看看他們吧,全是能幹人兒。”
能幹人兒樂起來。元皓得意非凡的搖晃旗子:“舅舅,看我看我的,六表哥幫我畫了靈芝,比他的多個靈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