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內養傷的蔣勳,有意顧小姐。
白清輝無意聽說此事,忙去詢問蔣勳。
蔣勳卻矢口否認,只說並無此事。
然而這話自然不會是憑空傳來,必然要有些形影才可被人編排。
因是內宅的事,清輝又不便大肆查問。只是他卻是知道且警慄顧芍為人的,想到上回跟顧芍“不歡而散”,心中生疑。
本來此事傳傳也就罷了,誰知卻有個人坐不住了。
這人自然便是張可繁。
自從蔣勳上京,頭一天便歇在張府,久別重逢,兩人又陡然相見,可繁雖不敢透露十分,心頭卻如鹿撞。
誰知蔣勳偏偏又偷偷跑了出去,且因此而在宮內負傷,他竟又不願歇息將軍府,反而去了白府。
那幾日,張可繁因惦念不下的緣故,便正好兒藉口拜會顧芍,頻頻往白府走了幾遭兒,交際是假,實指望見一見蔣勳。
誰知白府人多眼雜,要相見也是難得。
最後,卻又漸漸地聽到這樣的風言風語。
可繁半信半疑,按捺不住,起初還欲假扮男子,只做蔣勳的同僚前來探望,怎奈她先前來過白府幾遭兒,眾人都是認得她容貌的,故而竟不好行事。
又想託兄長張振行事,卻想到上回因自己之故,連累張振被父親責罰,便按捺不言。
原先,倒是有個“很可靠能為”的人可以依仗,那自然就是趙黼,——連調蔣勳進京之事,都是趙黼為了她所做。
可如今趙黼偏生又不在,身邊兒又更無可談論此事的人。
可繁病急亂投醫,竟忽地想到了雲鬟。
她知道雲鬟跟趙黼關係最近,且雲鬟也不是那些不見世面嬌羞怯懦的閨閣小姐,必然會知道她的心意,或許也會為她盤算,不至於驚跳取笑之類。
故而那天才前往謝府,就是想跟雲鬟商議。
雲鬟聽季陶然說過那流言之事,才知道那日張可繁因何而往,便問季陶然:“清輝是怎麼說法?”
季陶然道:“他雖不多話,我卻瞧出他有些煩心之意。”忽地一笑道:“能讓他也覺煩心,可也算是了不得了。”
雲鬟道:“那顧小姐已經回到翰林府居住,就算有些流言,想必也不妨礙?”
季陶然道:“我也是這般對清輝說的,且因出了此事,蔣勳也已經搬出了白府,不過我看清輝仍是憂色不退,倒是不知為何。”
清輝自有一股天生之能,既然此事他不能撂下,想必有些妨礙為難之處。
雲鬟思量片刻,道:“待會兒我回宮,便去大理寺探他一探。”
季陶然笑道:“這就好了,橫豎有個可商議的人,你便替他盡力開解開解,我於這上頭卻是能為有限。”
事不宜遲,且白樘進宮也還不知如何。
雲鬟便別了季陶然,往大理寺而來。
誰知事有不巧,清輝卻因外出查案,並不在本司,雲鬟略坐候片刻,不見歸來,只得先去。
如此回到宮中之時,已近晌午,正往前而行,卻見有一人挨在欄杆上。
雲鬟先掃了眼,認出竟是白樘。
她本不以為意,只當白樘在彼處有事,誰知又走了七八步,卻看出異樣來,當即戛然而停。
站定看了兩眼,雲鬟遲疑往前,喚道:“尚書?”
且說先前,白樘隨著那內侍,乘轎來至宮門前。
才下轎子,便見是靜王趙穆的車駕,恰恰也停在此處。
身後轎子之中,是靜王妃沈舒窈緩步而出,又有幾個嬤嬤,抱著兩名小世子,花團錦簇,環繞周圍。
白樘退後行禮,靜王妃便同眾人先行進宮而去,趙穆卻留步,因對白樘道:“是聖上召見麼?”
見他點頭,便又問道:“可還是為了太子哥哥之事?”
白樘道:“是,正查到一則線索,進宮稟明聖上。”
趙穆將他手腕一攏,帶著往內走了幾步,距離那些隨從遠了些,才說道:“我也正有件事要跟你說。齊州方面有緊急公文傳了回來,原來蕭利天帶了黼兒出關去了。”
白樘眉頭微蹙,淡淡對道:“以王煥之之能,早就防備佈置妥當,怎麼也能叫人輕易闖出去?”
趙穆道:“原本我也以為如此,可是據王煥之的表奏上說,是黼兒先闖關在前,他隨行的那些侍從又及時趕到,王煥之竟攔阻不住……”
白樘眸色一沉:“是殿下主動闖出去的?”
趙穆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