窈無關。
但靜王是個心細的,所以並不肯信如茗的話,便親自來詐沈舒窈,誰知沈舒窈著實了得,仍是對答的滴水不漏。
直到今日,因被雲鬟逼得退無可退,火冒三丈之下,才吐露實情。
雲鬟回頭瞥了一眼,便順勢握住趙黼的手,對靜王道:“殿下,我們先告退了。”
靜王毫無表情,如古井之水,淡道:“請,恕不能送。”
雲鬟用力攥著趙黼的手,生怕略一鬆開,他就會衝上前去大開殺戒,也生怕他會發起性子,甩開她的手不顧一切任意行事……畢竟這對他而言是再輕易不過的。
她捏著一把汗,用盡全身力氣握住他的大手,與他十指緊緊相扣。
幸運的是,趙黼並未發難,而是乖乖地隨著她出了門口。
在廊下行了半晌,趙黼才忽然說道:“你的手為何這樣涼?”
雲鬟一愣,萬萬想不到他開口的第一句是這個,抬頭看向趙黼:“六爺……”
趙黼反握住她的手掌,細看了她半晌,便毫無預兆地低頭吻落。
廊下有兩個靜王府的侍女,以及靈雨等人,見狀都羞怕低頭不敢看。
雲鬟一反常態地並不曾掙扎,只任憑他予取予求地,卻幾乎被他這般狂肆索吻弄得幾乎窒息。
昏昏沉沉中,趙黼止住,茫然喃喃道:“如今我只有鬟鬟了。”
自從回京,又宿於東宮,所見所思,不免睹物思人,若說心中無恨無痛,那是不能的。
只是趙黼畢竟是個堅毅冷徹的性情,並不會將傷感之情外露,更因雲鬟相伴,也不肯讓她看見自己冷酷恨怒的一面,那床笫之間的索求無度,一來是為相思深情之意,二來,心中那股按捺的殺機也在蠢蠢欲動。
雲鬟心頭狠狠一顫。
趙黼看出她的畏怯不安,眼中那深慟跟冷惡卻又風流雲散,只握緊雲鬟的手:“這地方我是半分也不想待了。”
雲鬟深吸一口氣:“那我們走罷。”
趙黼將走,忽道:“差點忘了,我是來帶你回謝府的,宮內宣旨的人還等著呢,我的……”深深看她,那笑容才又透出明朗愉悅來,附耳輕聲道:“我的太子妃娘娘。”
第526章
此後,白樘進宮,請示皇帝; 拘拿首領太監王治。
一番詳細審訊之後,王治招認了那夜趁著趙莊進殿之時,假意做相扶之意; 便瞞天過海地將人刺殺之情。
查其原因; 卻是因為王治因知道趙黼的身世; 生恐趙莊庇護。
王治被帶下之前; 叩別趙世; 垂淚道:“奴婢因知道陛下的心意; 知道您為難,所以為了我大舜的江山社稷著想,為了陛下著想才狠心動手,本來是想甘冒萬死之罪,也要替您解決這最大的難題; 卻不想後來……竟是弄巧成拙了,奴婢實在罪該萬死。”王治涕零,伏身不住磕頭。
趙世垂眸看著跪地的內侍,眼神暗沉,嘴角動了幾次,卻終究一個字也說不出來,末了,只道:“帶下去罷。”
經過白樘一番審訊,又刻意查問趙莊之死同靜王妃之間的關係,王治卻並未多言,竟將罪責都攬在自個兒身上,只說是年老糊塗,錯會聖意,一時發昏做出瞭如此惡行。
白樘問靜王妃如何知道趙莊被刺殺一節,王治道:“王妃行走內闕,她又機敏,自看出些異樣,曾私下問我,我並未同她多言罷了。”
王治便被監禁在刑部天牢之中,然而不過是兩日夜間,王治便無疾而終,經過太醫、季陶然、仵作等查驗,乃是年老氣虛,又遭逢大變,突發了心疾。
白樘將此情稟告皇帝,趙世卻也因王治之事,越發也驚倦了心神,勉強聽白樘說罷,合眸想了會兒,道:“朕一世自強,不想最後卻竟落得如此地步……他伺候了朕一輩子,卻又害死朕最疼愛的兒子……”
冷笑了會兒,忽地問道:“朕記得他也有個子侄在京內?”
白樘道:“是,名喚王書悅,原先在鎮撫司聽值。”
趙世合眸想了半晌:“這個名字好生耳熟。”
白樘道:“當初沈相欲查杜雲鶴之死,這王書悅寧肯自戕亦不肯說。從那之後,才被太子調到了鎮撫司,不過之前因為許多波折,他竟從鎮撫司辭了,大概是聽聞皇太子的去向,竟也追去了雲州,不久前太子回京,他才也隨著而回。”
白樘審訊王治,自也把與他有關眾人也查的一清二楚,因事關重大,王書悅也被連累入獄,等待發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