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一平這裡的情況也同樣令人不爽
軍部轄三個師,79師,80師,暫2師
79師和80師是趙一平的老底子,但是在軍餉、編制、武器配備上都明顯差上一截,雜牌軍嘛,武器沒有你的份,就算你打仗再勇敢,犧牲再巨大,也沒用,國民黨軍隊講究派系,前文說過
暫2師,卻是內戰開始後整編出來的美式裝備師,屬於陳誠系中央軍嫡系部隊,按道理,每遇戰事,如此裝備精良的部隊理當衝鋒陷陣打前鋒,可是往往在部署作戰方案時,趙一平都會接到上面的明示暗示,暫2師打預備隊,先上79 、80師
不久前的錦南之戰,是讓79師、80師與暫2師之間勢同水火
按照規定,打一仗馬上需要休整一下,錦南之前的那次戰鬥為79師主攻,80師協防,暫2師預備
按照慣例,錦南之戰,應該暫2師主攻,79師預備
部隊打仗,這就是遊戲規則,打一仗,修正一下,武器人員都歇口氣,協防嘛,就是戰鬥任務稍微輕一點的差事
可是,就在那次作戰前夜,剿總的打到,錦南之戰,暫2師依舊負責協防
一軍之長對於的隊伍法實施有效的指揮
同為一個軍的三個師,上面心裡竟然如此厚薄
79師的心冷了
80師的心冷了
趙一平看在眼裡,恨在心上,但還不能不安慰兩支的老部隊
牢騷和厭戰,首先在79師傳開
尤其是一些士兵和中下級軍官,他們迢迢千里,遠離家鄉到東北,此刻卻感到真正成了炮灰,成了沒人疼沒人管的孩子
特別是,面對東北野戰軍的快發展,頑抗到底,必然是死命一條,嫡系部隊要儲存實力,見勢不妙換個地方,雜牌部隊不打光是不會讓你走的
所謂中央軍,就這麼回事,老蔣也沒有辦法,沒有這些部隊,哪個擁有兵權的地方大佬會理睬他
早些年,八年抗戰,中央軍要是和日本拼光了,不要說戰後**輕易要了他的命,就是地方軍閥,哪個動動武,都夠他受的
坐到他那個位置,絕不是草包,孰重孰輕,心裡亮著呢
79師欽大平師長,已經幾次對著趙一平發牢騷,稱如果長此以往,東北必敗,全國也遲早落入**之手,與其在這裡兩頭受氣,下面人心不穩,還不如投奔共軍
欽大平,找趙一平的老部下,跟著他從抗戰到東北,從排長,營長,團長,直到現在的師長,一個臺階沒落下,都是在趙一平的手裡完成的升遷
趙一平當面批評了欽一平,但是底氣並不足
這不,眼下,老部下潘國盛的這封信,卻把他推入了深的彷徨和苦悶之中
啥內容呢?
第二百三十章 雲南子弟多壯志()
第二百三十一章糾結
第二百三十一章糾結
第二百三十一章糾結
121師長、趙一平的老部下潘國盛在信中坦言,野戰軍數十萬大軍已經集結待命,隨時準備攻打金州
根據潘國盛的看法,看似強大的守軍估計不過三天,必定潰敗,6軍命運難測
如此結論的理由有三:
其一,數量優勢,在國共兩軍逐鹿東北之後,小戰不斷,但十萬兵力以上的對抗,這還是第一次,這也是東北野戰軍第一次在人數佔優的情況下,主動開打一場大規模的戰役,勢在必得;
其二,兩軍交戰,其實抗衡激烈的還有兩個指揮系統,眼下,野司上下一致,官兵士氣高昂,枕戈待旦,時刻準備出擊,反觀守軍,派系林立,矛盾複雜,剿總遠在瀋陽,根本難以靠前指揮,一旦開戰,守軍內部必亂;
其三,金州眼下守軍之所有還存著僥倖心理,非寄希望於北面瀋陽盤錦等地的援軍,但是,這一情況早已被野司總部掌握,,再多的援軍也斷然過不了象山一步
信裡,潘國盛師長也把的棄暗投明前後的情況向老長官彙報了一下,看得趙一平為之動容
以前,121師在**序列中,作為滇系雜牌軍,處處受排擠,誰都能欺負,尤其是老長官龍雲被老蔣明升暗降,扣在南京之後,雲南子弟兵成了沒爹的孩子可是,自從他加入東野以後,**對所有部隊一視同仁,從沒聽說過啥派系之分,沒這個山頭那個山頭的潛規則,軍人就是打仗,上級只看你能不能打仗,不管你出身如何,來自哪裡
就在上次解放高唐戰役中,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