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煩。不過,比起曾英來,楊展似乎要好對付些。”
第二十六節 南京密使
熙熙攘攘的街道上車水馬龍,來來往往的人群在窄小的街道上擠來擠去,人們頭頂上的烈日無情的烘烤著城內城外的一切,並將所有的人都曬得滿身是汗。
武昌雖然並不是這個時代最繁華的城市,但畢竟它地處長江與漢江的交匯處,佔盡地利之便,無論是從長江下游來的絲綢、布匹,還是從長江上游來的土產、藥材,亦或是從漢江上游來的騾馬、牲畜,都必須經過這裡,使得這裡成為了整個長江與漢江流域的商品交流中轉站,從而為武昌的興盛創造了前提條件。
不過,那都是以前的事情了,現在的武昌已經沒有了往日的繁華,由於連年的戰亂和饑荒,武昌城的商業逐漸凋敝,即使在最繁忙的季節,這裡的江面上也看不到多少船隻來往,只有那少數漁船還在江上飄蕩,收穫著不多的希望。
與平日的蕭條不同,今天武昌城內的街道上人山人海,將幾條主要的街道都堵滿了。無論是男是女,無論是老是少,所有的人都向著同一個方向走去,他們興高采烈的互相交談著,並向著遠處眺望。
人群就象是長龍一般,沿著街道向前蜿蜒前行,幾股人群逐漸合為一股,並最終匯向黃鶴樓附近。
對於百姓們來說,今天可是一個大日子,因為據說聲名赫赫的大明楚國公林清華將在今天正式宣佈成立一個新式學校,因為學校的校址就選定在黃鶴樓附近,因而人們也就放下手裡的活,紛紛湧向黃鶴樓,去見識見識一下這百年難得一見的大場面,同時也想看看大明楚國公到底長得是什麼一副模樣。
百姓們喜歡看熱鬧,林清華同樣也喜歡,不過,作為今天的主角,他不得不放棄站在黃鶴樓上看風景的企圖,百無聊賴的與手下的幕僚們站在黃鶴樓下,等候著吉時的到來。
自從知道有可能有名人也回到這個時代以後,林清華就立刻加快了建設的步驟,除了大規模的加強軍隊建設以外,他還加快了新式學校的建設。
林清華決定同時成立三座學校,一座陸軍軍官學校,一座海軍軍官學校,還有一座綜合性高等學府。
前幾天陸軍軍官學校已經建好,學員們也開始上課了。由於教員人數太少,林清華不得不從各部隊中親自挑選戰鬥經驗豐富,而且認識字的軍人,讓他們來學校充當教員,雖然林清華一再降低標準,但最後也只找到了七十名勉強合格的教員。看著這些傻呵呵站在那裡傻笑的教員們,林清華有些哭笑不得,雖然他很想親自教導學生,但是他的事情實在是太忙了,即使有幕僚們的協助,他仍感力不從心,因此教導陸軍軍校學員的眾人自然就落到了這些半吊子教員們身上了。不過,林清華還是很有信心的,因為他知道,只要給這些教員們足夠的時間,他們一定能夠教出合格的學生,況且他們的實戰經驗豐富,如果能按照自己所編寫的教材來教的話,應該沒有問題,為了儘快讓這些教員們熟悉教材,林清華還請了些先生教授他們,這樣一來,在陸軍軍官學校中就形成了一種奇怪的現象:教員們白天到學校教學,而晚上則留在學校之中,聽教書先生們或者就是林清華本人講課。
除了陸軍軍官學校之外,林清華本來是打算同時建立海軍軍官學校的,但由於他手下會水上作戰的人已經基本上都被馬滿原帶到淮安去了,因此現在建設學校的難度很大,他不得不暫時將此事放上一放,等以後合適的時候再行建設。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林清華知道,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離不開人才,而人才並非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要想得到足夠多的人才,就必須建立新式的學校,用新式學校來培養人才,只有這樣,整個社會的進步速度才能加快,才能走在整個世界的前面。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林清華決定在武昌城中建立一座綜合性的大學,用它來培養自己所需要的人才。由於是一所綜合性的大學,因此分出幾個專科學院就顯得很必要了。
最重要的當然是技術學院,因為無論是造槍造炮,還是造船,都離不開技術,因此,首先建立的就是技術專科學院。該學院的教員大部是從西平寨及各處請來的手藝高超的老工匠,由他們向學生講授手藝與技術,除此之外,還請來一些年輕書生,由他們向學生們講授林清華所編寫的教材。當然了,林清華也知道僅靠那些書生們自學是無法掌握那些高深的教材知識的,因此他也必須經常給這些教員們講課,雖然這樣有些急功近利,但時間已經不允許林清華偷懶了,填鴨式的教學已經顯得相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