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陛下,咱們現在需要的是時間,我認為沒必要繼續在這裡跟那些小股潰兵糾纏。把那些漏網之魚交給政府六師吧,我們應該立即集結部隊,直捅阿富汗。”十二萬人對付兩萬英軍步兵,打了四個小時還沒能肅清敵人,這讓布斯曼很不滿意。
巴列維國王點頭同意道:“將軍,你說的很有道理,咱們現在就出發,打阿富汗英軍一個措手不及。”
bk
第二八五章 花錢買平安
“加利福尼亞小子打敗華盛頓特區巨人!”、“藏汙納垢的聯邦調查局!”、“埃德加…胡佛,美國英雄?”、“湯姆參議員VS埃德加…胡佛!”………
“比爾詹德――蒙哥馬利元帥的滑鐵盧!”、“伊朗VS英國!”、“給溫斯頓的一記響亮耳光!”………
全美各大媒體老闆無疑是今天最興奮的人,因為今天是二戰結束之後,報紙雜誌銷售最火爆的日子。
相對於橫空出世的湯姆參議員重拳出擊聯邦調查局、伊朗的烏合之眾出人意料的全殲英軍兩個整編師來說,前五星上將馬歇爾擔任國務卿實在算不上什麼新聞。
牆倒眾人推,聯邦調查局局長鬍佛在接受特別調查委員會質詢並被聯邦檢察官帶走後,華盛頓、紐約等全美各大城市,雨後春筍般冒出無數被聯邦調查局侵犯合法權益的人,紛紛站了出來聲援湯姆參議員的調查行動。
報紙、電臺、雜誌的宣傳更是一邊倒,埃德加…胡佛頓時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而大英帝國被伊朗全殲兩個步兵師的訊息,更是讓美國人民感到不可思議。精明的媒體編輯們迅速整理出巴列維國王的簡歷、事蹟,以滿足讀者們的好奇心。
早上八點的報紙剛銷售一空,電臺內又傳來駭人聽聞的訊息。那個年輕的國王,竟然親自率領大軍攻進了阿富汗。
年輕的國王、英俊的面孔、良好的教育、面對強權百折不撓的鬥爭,讓巴列維國王頓時成了美國姑娘們心儀的物件。有訊息說《時代》週刊的下一期封面,就是那位正在戰鬥的國王。
美國人真的很天真、很善良、很可愛,他們現在才發現中東已經進行了一個半月的戰爭,而伊朗也有近四十萬軍民,死於英軍的高強度轟炸。
在美國人現在的眼裡,溫斯頓…丘吉爾不再是戰勝希特勒的英雄,而是一個喜歡欺負王子的邪惡老巫師。
人道主義者們紛紛組織起來,要求政府與英國溝通,讓他們進入伊朗從事人道主義救援。
軍火商們更是對杜魯門政府的外交政策不滿,極力要求白宮向唐寧街施加壓力,敦促英國政府停止進攻。他們之所以著急是有道理的,因為巴列維還欠他們幾億美元。如果讓英國徹底推翻了巴列維王朝,那對他們來說就大大不妙了。
剛擔任國務卿就遇到了這麼棘手的事情,讓馬歇爾非常頭疼。
“先生們,中東局勢已經徹底失控了!真難以想象,我們的一個盟友用我們提供的武器,去打另外一個一樣持有我們武器的盟友。我的上帝!這真是太糟糕了,我想克里姆林宮裡的那位,這會兒肯定樂開花了。”杜魯門總統扔下杜勒斯提供的簡報,氣急敗壞的驚叫道。
馬歇爾揉了揉太陽穴,苦笑著說道:“總統先生,我認為咱們還是應該搞清楚,他們是誰在打誰?”
這個問題真的很難搞清楚,前晚陣亡的霍梅尼無疑是這場戰爭的肇事者,沒有他的武裝叛亂,沒有他的石油國有化行動,就不會招來英國人的怒火。
但現在人已經死了,那個固執的老傢伙竟然拒絕了伊朗伸出的橄欖枝,企圖徹底的推翻伊朗政府,這讓白宮官員們非常氣憤。
在眾人的心目中,巴列維國王向英國宣戰是情有可原的。因為不管誰處在那個位置上,如果在英軍大舉入侵時,不站到伊朗民意一邊,那他這個國王就當到頭了。
現在的情況更復雜了,蒙哥馬利率領他的部隊正攻擊伊斯法罕。而巴列維國王則帶領十二萬部隊,行軍式的進攻阿富汗。
見國務卿提出了這個問題,杜勒斯連忙回答道:“先生們,根據最新情報,伊朗空軍從今天凌晨五點起,便對停泊在波斯灣的英軍航母,以及阿富汗、巴基斯坦的空軍基地開始了大規模空襲。
雖然沒有確切的戰報,但我們有理由相信,阿富汗、巴基斯坦四個皇家空軍基地跑道上的飛機,這會兒應該被炸燬在了跑道上。”
“可憐的溫斯頓,他這次算是在陰溝裡翻船了!”杜魯門總統幸災樂禍的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