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次奇怪的會議,不但有二十多名身著維和制服的聯合國德籍軍官,還有琉球海軍的幾個將領。
崔用德、孫元一、金貞烈剛從樸正浩那裡得知,一身黑色古怪裝束的中國大漢,就是樸正浩以前的頂頭上司,抓獲辻正信等“昭和三參謀”的張小山。又見一個更年輕的中國人,陪同兩位老人和六位沒有佩戴任何軍銜軍徽的軍人走了進來。
時間緊急,沒有任何介紹,戴笠等人就在賀鳴的示意下,將一箱箱地圖鄭重擺放在布斯曼等人面前的大桌子上。然後無聲的回到座位,等待會議正式開始。
令人朝鮮和南洋將士倍感奇怪的是,大會議桌上還擺放著六支從未見過的突擊步槍,黝黑髮亮的金屬槍身,給會議室裡平添了幾分緊張的氣氛。
已經榮升為琉球海軍陸戰隊副司令的韓立國,見戴笠等人坐了下來,連忙轉過身去給老朋友點頭問好。
時針指向十一點整,主持會議的陳紹寬大步走上臺去,指著樸正浩、崔用德、孫元一、金貞烈,嚴肅的介紹道:“會議召開之前,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來自朝鮮的朋友。崔用德少校,大韓民國復興黨總裁。樸正浩、孫元一、金貞烈,大韓民國復興黨副總裁。”
隨著一陣熱烈的掌聲,崔用德等未來的南朝鮮四巨頭,連忙站了起來,給眾人敬禮致敬。
“坐,大家快請坐”
因為崔用德、孫元一、金貞烈三人的參加,今天的軍事工作會議不得不加上國際政治分析這一議題。畢竟在琉球群島上下的計劃裡,只支援南朝鮮建國,而不支援是統一朝鮮半島。
這對會議室裡的幾十位華人來說沒什麼,但對崔用德、孫元一、金貞烈等朝鮮人來說可不是一件小事兒。這個無法迴避的問題達不成共識,那琉朝雙方就沒有了合作的基礎。
“今夜的軍事工作會議,將為琉球、朝鮮、南洋等地,三年內的軍事工作定下基調,甚至會影響到西太平洋和南太平洋地區今後的政治格局。”陳紹寬緊盯著崔用德、孫元一、金貞烈三人,鄭重的說道:“正式會議開始之前,華韓雙方必須就遠東戰略問題達成共識。下面請東海聯大的梅校長,就國際以及遠東政治局勢作一下分析,然後請崔用德先生髮表意見。”
天上不會掉餡餅,琉球共和國對南朝鮮提供的幫助,必然會有相應的條件。崔用德等人意識到琉球華人要攤牌了,頓時忐忑不安了起來。並暗暗下定決心,如果琉球提出的條件太過苛刻,或涉及到領土主權問題,那寧可解散剛成立的“大韓民國復興黨”,也不會接受喪權辱國的要求。
梅貽琦輕輕的走上了講臺,環視了下眾人後,鄭重的說道:“我簡單給大家分析一下國際以及遠東的政治局勢,事實上這些問題,不但朝鮮的朋友要認識,我們琉球以及南洋朋友也需要深刻的認識。只有認清當前的國際形勢,才能把握住國際政治局勢的脈搏,才能選對獨立自主的發展方向,才能制定切實、可行的奮鬥目標”
行家一開口,就知有沒有。梅貽琦的開場白頓時吸引住了眾人,一個豎起耳朵聆聽大師的發言,並抓起紙筆準備記錄。
“國際問題,歸根結底就是美蘇問題。兩個超級大國的一舉一動,直接影響著國際政治局勢的發展。儘管誰都不願意讓別人來安排我們的生活方式,但我們卻不得不面臨著這一嚴峻的問題。
我們先研究下自二戰爆發以來的蘇聯外交政策,透過錯綜複雜的迷霧可以看到,戰後蘇聯對外政策的戰略目標實際上有三個方面,或者說是三個層次,即和平共處…世界**…國家安全利益。
首先是和平共處,斯大林在戰後說過:在戰時最緊張的時候,不同的制度沒有阻礙美蘇兩國聯合起來並戰勝共同的敵人,“在和平時期,維持這種關係就更加可能了”。斯大林還表示蘇聯“是有合作願望的”。
斯大林這種想法的基點,在於戰時的盟國合作關係,特別是美、蘇等大國在戰爭即將結束時共同構築的雅爾塔體系。”
儘管梅貽琦講的有那麼點枯燥,但還是在眾人的認知範圍內。畢竟誰都知道,沒有和平共處的態度,就沒有二戰中的三大盟國。也正是這種拋棄意識形態成見的和平共處,才同心協力戰勝了德國、義大利和日本為首的法西斯國家。
“然而,對於世界**這一蘇聯發展的宏大戰略目標來講,和平共處只是一種手段,或者說是暫時的、短期的目標。”眾人還未反應過來,梅貽琦便話鋒一轉,嚴肅的說道:“斯大林相信,社會主義的蘇聯最終是要消滅資本主義世界,這是蘇聯和人類無產階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