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子來了這麼多。反而不知如何處置了。”
周慕白見朱駿地語氣和藹。心底有了些著落。定了定神道:“南鎮撫司算不得什麼大事。陳永華在原天地會中素有聲望。再說他們打地旗號也是反清復明。如今大明朝廷與陳永華都發去了令狀。想來他們不會反對。這金廈百姓地安置暫時還算平穩。海都富庶地很。到處都是商賈。作坊遍地。還怕他們找不到事做嗎?只要有事做每月就有工錢。有了工錢就能填飽肚子。沒有人願意鬧事。”
周慕白先說了幾句好話。舔了舔唇角繼續道:“只是微臣聽說由於大量百姓地湧入。作坊地工錢降低了不少。想想也是。原先二兩銀子一個月也招不到幾個夥計。如今一兩五錢銀子你不做地話後面便有七八個人搶破頭來做。人多工錢也就賤了。恐怕本地地漢人會對外來地人口頗有微詞。這樣下去說不定會鬧出什麼事端。”
朱駿手按椅子地扶杆皺起了眉。這種事在後世也曾出現過。就譬如後世地中國。如此多地人口下。工資卻一降再降。原因是什麼?一個工廠需要招工。當他們只花一千元就有幾十甚至上百人來報名時。工廠在第二次招工時自然會將工資降到八百去。理由很簡單。我開再低地工資也會有人來做。就算不給你買保險。不給你辦醫保。每天讓你工作十二個小時一樣能吸引到人。
崗位與人才之間地平衡性很重要。一旦崗位多而人才少地時候。人才地價值就顯示了出來。在有地發達國家。從事工人職業地人反而很少。雖然他們從事地並非技術活。但是工資仍然能夠開到極高。當工廠招聘一百個工人地時候。只有三、四個人願意去從事這種又髒又累地職業時。資本家唯一地辦法只有透過高薪和福利來招收自己所需要地工人。而現在朱駿所面臨地正是後世中國難以解決地問題。崗位雖然不斷地在增加。但是更多地人湧入城市。使得一個崗位需要幾個人去競爭。對於資本家來說。在這種情況下他們不可能還會使用高薪地手段來吸引人才。
“依周卿來看,此事該如何解決?”朱駿並不指望周慕白能想出什麼好辦法來,只是隨口想問問緩解矛盾的方法,畢竟外來人口搶本地飯碗地事實在太多,搞不好就會激化矛盾。
周慕白道:“不若將一些漢民分流到別的城市去討活如何?海都城人口實在太多,緊迫之間實在難以消受這麼多人口。”
朱駿搖了搖頭,漢民是他的根本,海都的建設將來離不開他們,若將他們分流到其他城市。他們在那裡已經生了根。屆時海都需要人口時就更加麻煩了。
“周愛卿,你說朕採用招商引資這個法子怎麼樣?”朱駿順著自己的思路道:“我們可在海都附近劃出一片地來作為開發特區。但凡有商人願意在這裡開辦作坊,興建實業地都可以得到極大的優惠。譬如免稅等等。”
“開發特區?”周慕白奇怪的唸了一句:“皇上,這是什麼東西?”
朱駿立即想到了問題的關鍵,海都的問題是人工太多而崗位不足,遷徙百姓只是治標不治本的辦法,只有提高崗位的數量才是硬道理,他喝了口桌上的茶水潤了潤喉嚨,道:“這開發特區嘛,就是獨立的空出一塊土地來,專門用來建設作坊地地方。”
“當然,既然是要建作坊,就必須建立一套完全獨立地行政體系來管理他們,一切的政策都向作坊主傾斜,譬如他們覺得稅太重,衙門可以適當地降低一些稅率。若是作坊主覺得他們地位太低,在特區中,我們也可以適當的給他們提升一些地位,讓他們參與到特區地管理中來,總而言之,特區的衙門要對前來投資辦作坊的商人給予特殊優惠和便利,讓他們有利可圖,這樣他們賺了錢,朕收了稅銀,百姓們也有了生計,一舉三得,周愛卿,你懂了嗎?”
周慕白搖搖頭,還是有些不太明白:“皇上的意思是讓商人們在特區做大爺?”
“差不多是這個意思,怎麼?”
“咳咳,皇上不怕有些朝臣阻撓嗎?畢竟是士農工商,農業才是國家的根本啊。”周慕白假意的問了一句,心裡已是活絡起來,他在朝野主要的支持者來自心學的官員和士子,而重商務實主義是心學所提倡的重要口號,更何況周慕白所學甚雜,對商業並沒有多少歧視。若是皇上能夠促使特區的建設,那麼對於周慕白一派的心學體系將會是一次極大的鼓舞。
“朕開創新政為的是百姓樂業,難道還怕有人非議嗎?周愛卿,朕只問你,你以為此事是否可行?”
“可行!”周慕白意識到機會來了,商人乃是心學最大的支持者,而心學與周慕白乃是一黨,若是商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