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2部分

他們拖到殿外去杖打,給朕狠狠的打,不許容情。”

杖責?自這兩個字從朱駿口中脫口而出的那一刻起,殿中正跪勸諫的官員眼眸都是一亮,這可是廷杖啊,只要捱過了這頓他,他們中的每一個人都會立即以敢於廷爭面折而聲名天下,並且名垂竹帛。死是人人都懼怕的,但只是屁股上挨幾板子就可以名垂千古。這買賣值了。

在明朝歷史中,不管朝廷討論的事情是對是錯,純為反對而反對,而冒險騙取廷杖的也大有人在。

上諫的官員們立即腰身挺的筆直,臉上一副寧死不屈的姿態,直視丹殿之上的新始皇帝,大有魏徵附體的跡象。

一聲令下,鎮殿將軍已經帶著幾十個侍衛進殿來拿人,這個時候,沐天波臉上露出了一絲苦笑,從班中走了出來:“皇上,且慢。”

周慕白一直都注意著沐天波的每一個神情動作,見沐天波出來說話了,不由得心底暗笑,魚兒上鉤了。

第一第一百三十六章:招商引資

沐天波這個時候也是騎虎難下,周慕白這人他最清楚,既然指使趙文鼎出來爭國本,定然不會有什麼好事,沐天波實在不願意為這個陰險的傢伙打頭陣。可是這些官員不能不救,他是內閣首輔,這些官員們也是他的後輩,若作壁上觀,屆時定會受人詰難,清流一系非內訌了不可。

無奈之下,沐天波只能硬著頭皮站出來給周慕白當槍使:“皇上息怒,諸位愛卿也是心憂國事,縱使言語不當,但大道理還是沒有錯的,皇上乃是千萬黎民的主心骨,可皇上若是沒有儲君,實在是件令親者仇、痛者快的事了。國中既無國母,又無儲君,如何能夠安定人心?皇上三思。”

面對沐天波,朱駿的火氣降了一些,其實他比誰都要清楚,大臣們說的一點也沒有錯,在這種世襲君權的時代,皇上無子確實是件十分令人擔憂的事,而且錦衣衛密報,坊間已經有人流傳新始帝在逃入緬甸的途中不小心撞到下體,變成了陽痿這種荒誕無稽的謠言了。

問題是朱駿也是苦惱的很,皇后?皇貴妃?至少總得找個合適一些的吧,這個時代的女人大部分十三、四歲便要出嫁,受過現代教育的朱駿實在不忍心向一個小姑娘玩什麼怪叔叔的遊戲,哎,朱駿也是嘆氣,在他的心目中,瞿慈、周雪兒二女倒是不錯,出身匹配,人也端莊,一個善解人意,一個開朗活潑,只是她們年紀太小了一些,最大的瞿慈也不過十六歲不到,雖然已是亭亭玉立,但朱駿想起未成年這三個字時便說不出的彆扭。

沐天波老大站了出來。其他的幾個清流大佬也不能再裝聾作啞了。片刻功夫,楊嗣德、大理寺卿、禮部尚書、工部尚書、兵部尚書、吏部尚書等人紛紛站了出來,一齊道:“請皇上收回成命,正中宮,立國本,以安萬民。”

呼啦啦殿內一下子跪了一地,幾乎所有的官員都參與其中,一齊朗聲道:“臣等附議!”

朱駿頹然的坐回鑾椅,從古至今。大明皇帝的權利應該是歷朝歷代以來最少的一個,都說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可大臣們卻同樣有著與皇上抗衡地權利,在所謂地大義面前,皇上很難與這些以廷杖為榮的傢伙抗衡。

正德皇帝想要遊江南,百官勸阻,一百六十八人打了屁股,杖斃十五人,最後正德只好作罷。

萬曆皇帝想換太子。立庶子為儲君,又是百官勸阻,萬曆倒是不打了,而是玩罷工,幾十年不上朝,也不看群臣的摺子。最後萬曆還是沒有折騰過去,仍舊沒有讓最心愛的皇子繼承他的皇位。

有明一代,士大夫個個比吃了槍藥的趙子龍還要有膽,前仆後繼,杖斃了一個,後面還有幾十上百個伸著脖子等著輪到自己,誰辱罵皇帝最兇,誰就是忠直守正的名臣,誰就能載入清史。若是你去諂媚皇帝。就算你得到了高官厚祿。也會為人所不齒,除非你臉皮夠厚。否則只有請辭回鄉被人唾罵這一條路。

在明朝,公開在朝堂上拍皇上的馬屁一般情況下在第二天就會成為朝堂上的眾矢之地。無數份彈劾奏章會揭露你有媚上之嫌,巧言令色,鮮矣仁,昔唐太宗有魏徵而國治,玄宗用李林甫而國衰,還請皇上親賢臣遠小人哪。得,你拍句馬屁討好了皇帝,卻得罪了大臣,從此以後你就不要做人了,因為全天下的讀書人都在罵你。

因此。朱駿知道。這種人是打不服地。你越打他。他越高興。名聲越大。全家光榮。

尋常地朝議倒還好施行。國策也是由皇上拍板實施。可是一旦涉及到了國本。涉及到了名分。清流們搖身一變。立即被蘭博附體。刀槍不入。不死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