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獻策,若是好的,朕也可納用”
朱駿的心裡有陰影啊,當年爹媽給自己取了個名字叫朱駿,原本還是不錯的,可偏偏又出來了個號稱九城的朱駿讓他無地自容,如今兒女的名字還是要上上心
大家都是笑呵呵的跟著點頭,很是起勁,朱駿心裡裝著後宮裡的瞿慈,不願意再多說下去,便道:“今日先散了吧,明日早朝再議”
待料理完政務,朱駿又急匆匆的回去後宮,陪著瞿慈說了會話,這個時候周雪兒也來了,周雪兒是個風風火火的性子,陪著瞿慈說笑,朱駿想起下午英國公主還要進宮,自己多少還得去見上一面,因此便讓御膳房早些傳膳過來,三人其樂融融的圍成一桌用過了膳,這才離開
………………………………………………………………………………… 這個,不好意思,因為中秋第一次去見未來岳母,因此更新比較急,特別是那個一個月懷孕的事有點扯,現在改為三個月,請各位讀者諒解,這段時間有點忙,不過更新還算穩定,一天6000,自從寫書開始一直都沒有斷過,以後也不會斷感謝大家的支援,小弟成績雖然不是很理想,但是能夠讓想看的朋友一直看下去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所以這本書不可能太監好了,不說廢話,說了這麼多廢話主要是看行動(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m,章節更多,支援作者,支援正版閱讀!)
第一第二百五十一章:州官放火
赦天下的詔書正式宣佈,最後又被海都城各大邸報轉)E版頭條上,對於平靜的海都人來說,大赦天下和他們的干係並不大,罪囚畢竟只是少數,反倒是皇后有孕的訊息讓人歡欣鼓舞,自來百姓們能遇到一個好皇帝是十分值得慶幸的事,若是不小心生活在人命如草芥的亂世,那可就糟了殃,許多人對於明末之亂和滿清入關時的痛苦記憶猶新,因此對國家的穩定十分珍惜
國家穩定的基石除了君主賢明,不遇災荒之外,還有許多方面的因素,儲君便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新始皇帝大婚之時便給了許多有心人許多的盼頭,希望陛下早生皇子,帝國的社稷能夠延續,以此來保障現今來之不易的生活,可是左等右等,足足過了一年也不見動靜,如今皇上終於要產子了,雖說不知是皇子還是公主,但是有一點就足夠讓所有人為之振奮,那就是陛下與那個早夭了三個兒子之後再也沒有生育的天啟皇帝是不同的,將來也不必擔心因為子嗣問題而發生內亂了,皇帝生了兒子,百姓們有了寄託,皆大歡喜、
接著許多人便開始關注一則豆腐大小的公告了,皇上要給未來的子女取名這可是轟動一時的奇聞,皇子和公主的姓名居然由百姓倡議,若是能夠選中,這將是一件多麼光宗耀祖的事啊,一些自負滿腹經綸整日無所事事的書生看的眼睛的紅了,一時間,茶樓酒肆的文人墨客不再吟詩作對了,反正吟也吟不出一朵花來,許多人開始窮盡心中經綸,不段的組織著各種詞彙,以期能夠中彩,一舉名聞天下
一時間,整個海都城內劍拔弩張,每一個書生都是如臨大敵,不斷的試探著其他人的答案,以期找到靈感奪魁,這場看似簡單的取名運動無異於一場全民式的科舉,甚至比之科舉更加慘烈,因為科舉還分一甲二甲,名額雖然有限,但也不少,特別是新始帝開創公務員式科舉之後每年錄取的名額更多,而這一場爭奪戰的魁首隻有兩個,而能夠參賽者卻不限名額,管你是大學士或是農夫工匠,都可參加,幾十上百萬人中脫穎出兩個啊,這絕對是最為驚心動魄的一場爭奪
…………………………………………………………………………
而此時,禮部衙門也是人潮洶湧,人人持著名帖爭先恐後的拜會親朋好友,不要奇怪,漢人走後門的習慣已經積蓄了幾千年,投機取巧就算是到了幾百年後的後世也仍然屢禁不止,更何況還是此時今日,由於獻策的人數太多,所有的獻策都必須經過禮部的挑選,因此,一些在禮部有些關係的或是對自己沒信心的便想著法子往禮部衙堂裡鑽,反正走這種後門也不怕南北鎮撫司的番子查證,這原本就是喜慶的事,想來也沒有人追責,反正不管自己的名字如何的爛,皇上最多不過一笑置之也就是了
禮部原本是個極冷清的衙門,說的難聽的就是養老的場所,如今卻成了香餑餑,堂官們既有些興奮,更多的卻是害怕,門口的十幾個衙役在門前維持次序,可仍有膽大的人衝了進去,逢人便是大哥大爺的叫,禮部一下子不知多出了多少親戚
“內閣大臣沐天波沐公爺駕到!”銅鑼一想,只看到遠處街角出現了一隊人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