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邊上一個侍衛道:“皇上,就讓小人先臨摹下來吧。”
朱駿點了點頭,揹著手轉過身子:“起駕回宮。”
待朱駿回了宮。那個臨摹地侍衛也回來了。他將牆上地血字抄寫到了一張白紙上。朱駿攤開。只看到白紙上寥寥地幾行字‘李某自知愧對天下人。更無顏面示於人前。李某之所作所為。實在是無奈之舉。遼東漢軍八旗原本就自成體系。依附於滿蒙。皇上若想讓清廷禍起蕭牆。若能離間。滿人人口不過百萬。不足慮矣。’
漢軍旗?朱駿不由得失起神來。他一直對這一塊沒有過過多地重視。因此對這種體系也瞭解不深。於是招手讓小桂子去找扈言來。
扈言和陳永華如今成了朱駿地百科全書。現代人用百度。他朱駿用扈言。有什麼事一問一個準。片刻之後。扈言便急匆匆地趕來侃侃而談。
這漢軍旗說白了就是滿蒙八旗附屬漢奸部隊地子孫。這些人地父親祖父大多是從前遼東地明軍官兵。後來投降滿人。成為了滿人入關之後地有力武器。
滿人入關前創立了漢軍旗。設立十三衙門管轄。而漢軍旗地頭領都由例如範承謨和丁思孔。多為第二甚至第三代清朝擁護者管轄。身處社會地最高層。他們地父祖早在遼東就已投靠了努爾哈赤或皇太極。這批漢官地第二、三代後裔與滿洲貴族區別很少。一些人地子女還被准許與滿人通婚。甚至入選後宮為妃。
在稍低一點地層次中。漢軍旗人地第二、三代後裔也由其父祖地陳請。入朝為官。成為皇帝忠心耿耿地僕人。一個值得注意地例子就是馬雄鎮。他由其父馬鳴薦舉。任工部副理事。
馬鳴出身於遼陽一個頗有名望地家族,這一家的女人因為不忿於16211年集體自殺。馬鳴佩在皇太極麾下步入仕途,出任新設的工部啟心郎。此後,他在山西的騷亂地區平亂安民,頗建功勳。馬鳴為戶部侍郎,受戶部特遣出使江南,組織漕運系統,遷戶部尚書。後又升任任兩江總督。其子馬鎮雄隸漢軍鑲紅旗,任職於工部,主管在北京南部地皇家制幣廠和琉璃廠,接著,像他父親一樣,任宗人府啟心郎。
尤其到了順治年間,順治好任用漢軍旗人為各省督撫,這特別明顯地體現了他對這些人的信任。在順治年間,漢軍旗人開始變為新的心腹權要,幾乎是扮演著北京的皇帝在行省親信的角色。這部分地原因是因為清廷有意不讓滿人與蒙古人統治各省。在1658年以前,從未任命過一位滿洲巡撫;直到鰲拜專權之後,才開始破例。因此在順治朝,漢軍旗人替代滿人治理各省,甚至還取代了漢人的科舉及第者,使得他們難以找到員闕。
若說京城是滿人地天下,關外是蒙古人的天下,那麼其他地區域更確切的說其實就是這一幫漢軍旗人地天下,幾乎各省的總督巡撫都是漢軍旗人,乃至與一些綠營也是這些漢奸地子孫掌控,究其原因,其實還是滿洲八旗內部旗主之間的鬥爭不斷,這些旗主雖然都是滿人,也都是王爺貝勒啊,這種人絕對是動搖皇權最危險
,皇帝怎麼可能還讓他們旗下的奴才去掌控各省呢,聽話多了,他們比尋常漢人的地位高,也屬於統治階級的一員,因此對大清還是心懷忠義的,可他們比起滿蒙八旗來說地位又差了不少,這就意味著他們要想保住權位,就必須依附在皇帝周圍。而且利用漢人統治漢人也確實是維護統治的最佳手段之一。
這種統治手段可謂是用心良苦,也是最得宜的方法,可是問題恰恰出在了這裡,耿精忠,尚之信,趙福,以及成百上千的綠營投降不但嚴重的打擊了清廷,也同樣給孝莊和康熙帶來心理陰影,那就是漢人都不可信,這樣的結果如果能夠善加利用,勢必會導致地方上的漢軍旗總督巡撫與清廷的隔閡,隔閡一旦產生,要想消弭那可就難了,由於遼東的吃緊,八旗主力無暇南顧,地方上的總督巡撫職權得到了增強,這樣一來,清廷就很難控制各省。
李雄抓到了滿清統治的一個漏洞,這個漏洞在南明覆滅時或許沒有多少用處,可是一旦一個強大的勢力崛起,那麼就不一樣了。
朱駿聽到了扈言的稟告,很是興奮,滿人的統治機構並非是鐵板一塊,由於李雄臨終前的一句話,讓他一下子想明白了。
要想讓滿人與地方的督撫漢軍旗集團產生裂縫其實很簡單,就是不斷的散佈謠言,謠言一出,就算是孝莊和康熙不信,可是各地的督撫會怎樣想?若是京城裡到處都是他們叛敵的訊息,還不足夠讓他們心驚膽顫嗎?他們在想,孝莊太后與皇上或許已經信了謠言,只是不便動手而已,或許說是不敢輕舉裁撤他們,一旦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