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特別快。象你們整日裡,一餐飯費時半個時辰,一個時辰,早就丟命了。”
戰場上的情形瞬息萬變,誰也不知道會有什麼變化,有時打起來數天數夜不得休息,有時只能抓緊時間胡亂塞點東西。吃飯慢了,很可能就送了性命,這就要求吃飯的速度一定要快。這些將士們在戰場上打滾,早就練就了一副狼吞虎嚥的本練。
這與群臣奉行的細嚼慢嚥截然相反,要他們不鄙視都不行。
李昌國把群臣的樣兒看在眼裡,原本想為將士們掙點面子,莫要給他們看輕了。他還沒說話,李隆基就解釋了,這是在給將士們撐腰,道:“陛下所言極是。我們這些戰場打滾的人,只會狼吞虎嚥,不會細咀慢嚥,也沒有那時間,更沒有機會。”
郭子儀也是致謝:“謝陛下。”
“正是有這些連吃飯都要搶時間的猛士,大唐才有今天的輝煌!”李隆基揮揮手,衝群臣道:“你們明白了吧?”
群臣沒想到他們的鄙視竟然讓李隆基親口維護,雖然仍是輕視,卻是不敢流露,忙道:“謝陛下教誨,朕等明白!”
“明白就好。”李隆基點點頭,衝高力士一招,道:“你去告訴將士們了,放開了吃。不要把這裡當成宮裡,當成戰場就成了。”
高力士應命,忙去傳命。
不多一會兒,一片喧譁聲響起,將士們真的不知道客氣為何物,放開了吃點心,高聲吆喝,彷彿這裡是菜市口似的。
群臣看得直皺眉,李隆基卻是樂呵呵的,重重點頭,讚不絕口:“有如斯猛士,大唐足以馳騁天下!”(未完待續。。)
第二十一章 李龜年
第二十一章李龜年
李隆基深通兵道之人,他深知戰場上的事情,不僅不以為忤,反倒是挺歡喜。
將士們的吃相雖然難看,卻是透著一股虎氣,這正是唐軍能夠滅國數十的原因所在,要李隆基不歡喜都不成。
群臣中有不少人不住皺眉頭,嘴裂得更厲害了,已經形諸於色了。
“李昌國,給朕說說,這仗是如何打的?”李隆基衝李昌國道。
吐蕃之地,華夏數千年未收入版圖,這次平定吐蕃是千古偉業,其中有很多精彩、驚險、動人心魄的大戰。雖然有不少已經傳開了,群臣卻是知道,遠遠不如李昌國個謀劃者、推手講述動聽,無不是豎起耳朵,凝神靜聽,生怕錯過一個字。
李昌國應一聲,開始講述起來。
李隆基聽得特別仔細,耳朵豎得高高的,神情專注,不時詢問。聽到緊要處,忍不住讚歎,大聲贊好。
李昌國雖然不是講故事的高手,倒也條分縷析,清楚明白,很是動聽,很是驚險,時不時就會引得群臣驚呼。
“了得,了得!”李隆基擊掌讚歎,笑道:“雖然朕早就看過軍報,也聽過傳聞,卻與你的講述差得遠。要不是你說,朕哪裡想得到,平定吐蕃是如此的驚險,如此的艱難。”
“是啊。”陳玄禮接過話頭,得意的一揚下巴,道:“雖然平定吐蕃一戰困難,誰叫有我們龍武軍參戰呢?”
龍武軍這次立下大功,陳玄禮自覺臉上有光,幾乎是唱出來的。
“陳老兒,你不說,沒人不知道,用不著你大吹特吹。”李隆基的心情極度之好,調侃起陳玄禮了。引來群臣一片笑聲。
自從龍武軍立功後,陳玄禮的尾巴就翹上天了,逢人就說,見人就講,四處宣揚,生怕人們不知道似的,群臣早就聽了不知道多少回。
“李昌國。你們這次打得不錯,竟然把吐蕃平定了。”李隆基的身子前傾。離李昌國更近了,笑眯眯的道:“吐蕃之地,華夏數千年未能收入版圖,竟然成於朕之手,朕想想就歡喜不已。”
“這都是陛下雄材大略,信任臣等。”李昌國回想起整下平定吐蕃一事,李隆基的功勞不小。忍不住讚歎。
他的謀劃雖好,卻是成功性太低,無異於一場賭博。要是換個人的話,肯定會猶豫再三,不會採納的謀劃。李隆基不僅採納了,還放手讓李昌國他們去做,要什麼給什麼,這實屬難得,無論怎樣讚歎都不過份。
“陛下英明!”群臣也贊同這點,齊聲讚揚。
這頌揚與往昔不同。是真心的頌揚,李隆基當然聽得出來,大是歡喜,右手一拍李昌國肩頭道:“李昌國,你說,朕平定了吐蕃,朕之功業比起秦皇漢武如何?”
秦皇漢武雖然為後人詬病,譭譽不定。不過,卻是中國古代帝王的兩根標杆。很多人罵秦皇漢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