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對唐軍英勇行為的最高承認,將士們異常興奮,眼睛熾烈如同九天之上的烈日,齊聲吶喊:“陛下萬歲!”
“大唐的勇士們:你們生擒了贊普、大論、小論、整事相……吐蕃君臣被你們一網打盡,這是天大的勝利!”李隆基右手高高舉起,重重劈下,猶如驚雷閃電:“朕這就接受你們獻俘。”
轉過身,快步回到玄武門前,把身上了皇袍一通整理,沒有絲毫差錯。這才高昂著頭,挺起胸,站得筆直,如同標槍。
獻俘,是古代最重要最隆重的儀式,是流芳千古的大事。
一般來說,要獻俘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抓住了敵國的重要人物,比如說敵國的國王皇帝、丞相、大將這些人物。
二是敵國要足夠強大,要有足夠的份量,不然的話,不會舉行獻俘儀式。
比如小勃律,唐朝雖然抓住了小勃律王,滅了小勃律,卻是沒有舉行獻俘儀式。不要說獻俘儀式,甚至慶視儀式都沒有舉行。
不為別的,只是因為小勃律不夠份量。
這是最為隆重的禮節,李隆基不能有一絲馬虎,把衣著再三整理。
不僅李隆基把衣衫整理了又整理,就是群臣、百姓也是跟著整理衣衫,不能有一絲一毫的差錯。
群臣、百姓、唐軍將士們,無不是睜大眼睛,生怕錯過一個細節。要是錯過一個細節,必將後悔終生。
“獻俘!”司儀官大吼一聲,如同驚雷炸響,震人耳膜。只見司儀官滿面紅光,激動難已,能主持如此盛大而隆重的慶典,那是積了八輩子的福。
李昌國手一招,龍武軍押著墀德祖贊、大論、小論、整事相……向玄武門而來。
囚車一輛接一輛的駛來,排成一條長龍。囚車裡的墀德祖贊無力的閉上眼睛,長嘆一聲。
獻俘對於李隆基來說,那是無上榮光,足以名垂青史。對墀德祖贊來說,那是平生最大的侮辱,把他與牛馬這些犧牲相提並論。堂堂吐蕃的贊普,淪落到如今這地步,還有比這更讓人難以忍受的痛苦嗎?
不可能有了。
“臣哥舒翰、李昌國、李白、郭子儀、李光弼、李晟,以及龍武軍、三十萬將士,奉旨出征吐蕃。”李昌國眼中光芒閃爍,能參與獻俘本就是莫大的榮耀,更別說這種榮耀還是自己一手謀劃,一手推動,一手實現的,他熱血沸騰,聲調很高:“賴將士用命,攻佔石堡城、打下大非川、越過積石山、攻佔邏些,平定吐蕃,擒獲吐蕃贊普、大論、小論、整事相,以及群臣,獻於大唐皇帝陛下!”
李昌國的聲音如同驚雷,震人耳膜,群臣、百姓聽在耳裡,如同天音仙樂,讓人振奮,讓人熱血沸騰。
“臣李隆基禱告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宗在天之靈,大唐的勁敵吐蕃平定了!”李隆基眼裡噙著淚花,沖天施禮,禱告列祖列宗。
然後,李隆基這才看著李昌國,大聲道:“朕接受將士們的獻俘!祝賀將士們立此奇功!”
他的聲音如同驚雷,字字具有讓人震憾的力量。
“大唐萬歲!”驀然間,驚天的吶喊響徹天際,直衝九霄。
李隆基、群臣、將士們、百姓,無不是揮著胳膊,晃著拳頭,仰首向天,爆發出驚天的吼聲。
慶典的第一個**到了。(未完待續。。)
第二十章 慶功宴
第二十章慶功宴
吼聲響徹天際,震動九霄,地皮都在的顫抖。
參與此次慶典的所有人,包括李隆基、李昌國、太子李亨、李林甫、陳玄禮,以及群臣和百姓,無不是揮著胳膊,晃著拳頭,扯起嗓子大吼。
瞧他們那賣力模樣,個個額頭上、脖子上、手上青筋怒突,如同老樹虯枝。
臉上更是掛滿激動的淚水,很多人一邊吶喊,一邊嗚嗚的哭泣。當然不是傷心,而是激動過甚,難以抑止。
就是李隆基也是右胳膊狠狠的揮動,左手卻是不住抹眼睛,擦拭眼淚。
皇帝應該喜怒不形於色,應該要有穆穆威嚴,如此這般又哭又喊,太沒皇帝的樣兒了。然而,卻沒有人計較,反倒認為李隆基更加親切。
他們之所以如此激動,不僅僅在於平定吐蕃,還在於平定吐蕃的偉大意義,與以往任何一次滅國不同。
唐朝建立百年,滅國數十,被唐朝滅掉的國家不少,諸如東!!突厥、西突厥、吐谷渾、高麗、契丹……
在這之中,能與吐蕃相比的大國只有東!!突厥和西突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