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2部分

厚實的繭巴。

想的就是儘快拿到秀才功名,然後咬一咬牙把舉人也考了。

至於進士,那可是佔在明朝讀書人頂端的人物,蘇木並沒有奢望。

會試可是要同全國的人尖子們競爭啊,當今天下,讀書人千千萬萬,誰不是六歲發矇,十年苦讀,可即便如此,能夠走到最後的,一萬人當中也只有一兩個。

蘇木中途穿越,國學底子比起古人,自然要薄上許多。狀態好的時候還罷,碰到狀態低迷,區區一篇八股文也寫得磕磕巴巴,不忍直視。

所以,蘇木的目標僅僅是考中一個舉人。因為只有做了舉人,才具備做官的資格。只要你送出去的錢足夠多,足夠打通吏部的官員。一個從七品的縣丞還是可能的,這可是後世的常務副縣長啊,還有什麼不滿意的。

而蘇木現在已是小有身家,有了本錢之後,要想再賺錢也不是一件很難的事,經濟上沒有任何壓力。

可現在突然出現了這一個超級金手指,讓蘇木精神一振,心中有一個聲音在狂喊:進士,進士,不,或許中個狀元也是有可能的。

進士和舉人不同,舉人要想做官,得去吏部掛號待選。碰到你銀子沒送夠,或者沒有缺,等上十幾年也是有可能的。但一旦中了進士,直接就能被朝廷任命為正七品的知縣,主政一方。

做官就得做一個地方一個部門的一把手,只有那樣才算夠味。

而進士科成績優異,比如一甲的前三,就是俗話說的狀元、榜眼和探花,還有二甲的前幾名,都能被直接送進翰林院學習。待到學習期滿,就可分配到中央機關做司級官員觀政。再磨練上十幾年,入閣都是有可能的。

所以說,進士出身的官員和舉人出身的官員,起點並不同。舉人做官,到一定級別就如同碰到一層透明的天花板,死活也上不去,一個府一即的同知就算是到頭了。而進士則前途無量。

明朝有句話說得好:非進士不得為官,非翰林不得為相。

這裡的官是朝廷命官,舉人出身的從七品縣丞算不得官;相,內閣大臣,後世的國務院總理副總理。

進士出身又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