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細亞半島上,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陸軍還能夠和聯軍打的旗鼓相當,甚至是略佔上風的。
但是,在魏賽爾。帕夏率領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最精銳的陸軍投降之後,這些倉促動員起來的軍隊,戰鬥力無疑屬於極其低下的。他們很多都是農民,剛剛放下鋤頭拿起武器,絕大部分人僅僅是剛剛學會了開槍而已。讓他們去抵抗聯軍,那根本就是讓他們去送死。
僅僅兩天之後,德奧聯軍在前線部署的防線就被擊潰了。面對和平聯盟軍隊的進攻,他們只能夠狼狽的向北逃離,選擇用空間來換時間。
這個時候,巴爾幹半島上的那些土著民族開始發揮他們的作用了。他們紛紛舉兵起事,到處破壞鐵路線,炸燬橋樑,或者為和平聯盟軍隊充當帶路黨。這使得德奧聯軍幾乎是陷入到了人民戰爭的汪洋之中。有了當地人的支援之後,和平聯盟的進軍就要容易得多了。反觀德奧聯軍,則有點寸步難行的感覺。一旦被和平聯盟軍隊追上的話,往往是必死無疑。
當日歷翻到了1864年的時候,巴爾幹半島上的會戰已經進入到尾聲了。德奧聯軍在巴爾幹半島上遭遇了慘敗。上百萬的德軍,損失慘重,超過五十萬人在戰爭當中被打死打傷或者俘虜。至於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軍隊,他們的部隊戰鬥力本來就比較低下。在戰場上更是被當作了炮灰使用。兩百萬軍隊在不到半個月的戰鬥當中就損失過半。剩餘的軍隊也已經完全鬥志全無,根本就無法繼續作戰了。
1864年1月12日,和平聯盟軍隊包圍了索菲亞,德軍在和平聯盟的包圍圈沒有形成之前就先一步的向北撤退了。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軍隊的行動則要遲緩一些,以至於他們被包圍在了城內。連蘇丹阿卜杜勒。邁吉德一世和一干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重臣們,也沒有能夠逃掉。
1月14日,和平聯盟向索菲亞發動總共,上百萬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陸軍,幾乎是到了一觸即潰的地步。面對和平聯盟陸軍的猛烈炮擊,以及來自於天空的轟炸,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陸軍抱頭鼠竄。不少人在遇到和平聯盟軍隊之後,直接選擇了投降,
到了1月15日之後,索菲亞大半城區已經落入了和平聯盟軍隊的控制之中了。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重臣們求見蘇丹阿卜杜勒。邁吉德一世,希望他做出最後的決斷。阿卜杜勒。邁吉德一世也知道,現在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已經到了最後的關頭了。他很後悔,為了自己的野心,葬送了整個國家。但是,後悔是沒有用的。
阿卜杜勒。邁吉德一世下令,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陸軍放下武器,向中華帝國投降。而他自己,則選擇在索菲亞的清真寺當中舉火**,結束了自己的性命。
阿卜杜勒。邁吉德一世死亡之後,整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也就完蛋了。雖然,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太子穆罕默德。穆拉德在德國人的支援下組建了流亡政府。但那也不過是苟延殘喘而已了。
ps:第一更到,求訂閱,求月票和推薦票!新書上架了,求書友們訂閱,把月票都投給新書吧!感謝qsuiwy、stone33、世間的過客、alefe、kaihuang的月票!
為新書求月票!
書友們,新書已經上架了,拜託書友們繼續支援小魚。感謝大家一直以來對小魚的支援,也希望大家能夠多訂閱新書,把月票都投給新書吧!小魚不會讓大家失望的。
第一千五百四十章轟炸油田(為新書求月票)
巴爾幹會戰以中華帝國,或者說是以和平聯盟的勝利而告終。在這一戰當中,和平聯盟同神聖同盟,共投入六百多萬軍隊。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最後的兩百多萬軍隊,全部損失殆盡。德國陸軍的一百萬人,見機不對,提前撤退,這才撤走了大約五十多萬人,沒有被全部消滅。
德軍撤退到多瑙河北岸之後,沿河構築防線。並且緊急從國內抽調了兩百萬大軍增援。這才穩定了多瑙河防線。總體而言雙方再一次的進入了對峙階段。當然,這只不過是暫時的。一旦天氣轉暖,前線的部隊完成休整的話,戰爭必然會重新開始。
經過巴爾幹半島這一戰之後,神聖同盟中的一個強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已經被滅亡了。這使得德意志帝國已經快要陷入孤家寡人之中了。能夠繼續協助德意志帝國作戰的國家,除了俄國之外,就只有孤懸海外的英國了。至於北歐三國,他們根本就不願意參與到戰爭當中來。特別是在形勢對神聖同盟極度不利的情況下,他們就更加不願意派遣軍隊去送死了。
至於俄國和英國,這兩國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