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94部分

革命,無力插手干預。反之法國則明顯表態支援革命,因為比利時人有明顯親法國傾向,因為兩國在文化、語言、宗教上都有相近之處。此外,荷蘭合併比利時目的是出於反法的目標,所以法國樂意看到它分裂。加上路易。菲利普以自由主義者自居,同情比利時人反抗荷蘭人的**統治。而英國也對比利時獨*立表示同情,因為比利時獨*立將可打擊英國在商業貿易上的對手荷蘭,而且英國認為如果比利時已公然反抗荷蘭,將會給予法國以援助比利時為藉口採取軍事行動,因此,應立即承認比利時的獨*立,以抵消法國對比利時影響。

比利時在取得英法的默許或支援後,成立了臨時政府,並拒絕和荷蘭採取任何形式的共治,在10月4日宣佈比利時完全獨*立。並11月18日經比利時國民會議所確認。在1831年2月,比利時公佈一部新憲法,是歐洲當時最自由的。比利時臨時政府原希望由法國國王路易。菲利普的兒子出任新君,但此事最後因英國反對而告終,因為比利時在戰略及地緣政治上拱衛著英倫海峽,若比利時和法國過於親密將不利英國的海防。於是在1831年來自薩克森…科堡…哥達公國的王子利奧波德接受了比利時王位,而荷蘭又就與比利時的邊界衝突問題派軍入侵比利時,以求重建荷蘭聯合王國,並在十日之內打敗了比利時的軍隊。法國立即派軍支援,迫使荷蘭撤軍。

列強最後在1831年11月於倫敦會議簽署條約,初步解決比利時問題。奧地利帝國、俄羅斯帝國、法蘭西王國、聯合王國及普魯士王國五強在條約中承認了比利時的獨*立,並確保其永久中立國地位,條約中更表明這是為了歐洲的整體和平而對1815年維也納會議的安排作出修訂,不過實際上,這其實是在歐洲開了一個先例,表現了以革命運動去推倒維也納會議的決定是可行的,鼓動了歐洲其他地方在其後的數年間爆發革命,爭取民族主義及自由主義。而荷蘭國王威廉一世的頑固態度又使事情未能完滿結束,即使面對列強外交壓力,他仍拒絕承認比利時獨*立,直至1839年他才就比利時獨*立的問題作出讓步,心不甘情不願地在倫敦條約上簽字,因此直至1839年倫敦條約才正式生效。

第二天,中國皇帝龍宇飛和妃子阿墨彌,在法國政府的安排下,繼續遊覽巴黎,他們將前往巴黎南部的楓丹白露宮。而中國外交大臣林子豪則同法國首相達爾馬提亞公爵,法國外交大臣莫萊伯爵開始舉行一場秘密的會談。

“外交大臣閣下,很遺憾,國王陛下對夏洛特公主成為中國皇太子的側妃提出了反對意見。”會談開始之前,達爾馬提亞公爵首先說道。

“這確實太讓人遺憾了。不過,皇帝陛下的態度也比較堅決,如果法國不同意的話,那這件事只能擱置了。”林子豪說道。

“不,外交大臣閣下,或許還有機會。國王陛下答應將這件事的決定權交給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一世和王后路易斯。瑪麗殿下。如果中華帝國願意給比利時提供一定的支援的話,我相信,利奧波德一世陛下會同意的。”達爾馬提亞公爵說道。

“比利時王國?”林子豪皺了皺眉頭。歐洲的關係十分負責,即便他成為帝國外交大臣之後,重點研究了歐洲各國的關係,有些時候依舊弄不明白。

“比利時王國的地位不是在《倫敦條約》中得到了保證了麼?難道,荷蘭人還敢入侵比利時嗎?”林子豪問道。

“《倫敦條約》固然確定了比利時王國的地位。但是,一旦歐洲的局勢發生變化,荷蘭人肯定會入侵比利時的。”達爾馬提亞公爵說道。

林子豪點了點頭,中華帝國和荷蘭王國的關係也不好,當初中華帝國可是從荷蘭手中奪取了印尼的。而那一戰也使得荷蘭王國看到了同中華帝國的差距,他們在軍事上也進行了改革,使得荷蘭王國的軍隊,戰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一旦歐洲的局勢發生變化,到時候荷蘭人肯定會再一次的入侵比利時王國的。

“好的,公爵閣下,我會就此事向皇帝陛下提議的。”林子豪說道。

第五百三十章狠宰一刀

ps:第一更到,求訂閱,求月票和推薦票!感謝書友喀秋莎、飛虎有晴天的月票!

“外交大臣閣下,中華帝國和法蘭西王國,我們有著共同的敵人,共同的利益。因此,在接下來的世界格局之中,我們兩國應該更加緊密的聯合起來才行。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和英國人抗衡,保證我們的利益!”法國首相達爾馬提亞公爵說道。在處理好了比利時王國的夏洛克公主和中國皇太子之間的婚事之後,會談